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储能研究中心的Hun-Gi Jung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宣布,已开发出新型硅负极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采用这种材料的电池可将容量提升4倍,并且支持快速充电,在5分钟之内充电至80%以上。如果用在电动车动力电池上,预计汽车的续航里程或将增加一倍以上。


目前,量产电动汽车电池所用的石墨负极材料容量较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比内燃机汽车短。为了开发长续航里程电动汽车,人们日益关注储能能力比石墨大10倍的硅,并将其视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然而,由于在充放电周期内,硅会迅速膨胀,导致存储容量大幅下降,硅材料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研究人员提出过许多方法,用以提高硅负极材料的稳定性,均因成本过高和流程复杂受到限制,无法顺利实现用硅取代石墨的目标。研究小组所开发的复合材料,其容量是石墨负极材料(360mAh/g - 1,530mAh/g)的4倍,并且可在500次循环中保持容量稳定。研究还发现,采用这种材料的电池,可在5分钟内充电至80%以上。因为碳球可以阻止常见的硅材料膨胀现象,提升硅材料稳定性;而且使用高导电碳和重新排列硅结构,可以提升输出量。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类。市场化应用程度最高的为碳材料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其中市场主流是人造石墨以及天然石墨。而硅碳负极材料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


2017年以来,国家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的加严,部分高污染的石墨化企业持续停产,导致石墨负极材料的原料供应紧张,纷纷大幅涨价。但高端负极材料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有所下降,因负极材料集中度相对较高,CR3超过55%,行业前列龙头具有较强的定价权。


受2019年国家补贴大幅退坡以及“国五”切换“国六”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压力影响,2019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62.38GWh,同比增长9%,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7个百分点。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四大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出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2.5%、38.0%、30.0%、35.6%,动力电池行业在出货规模上继续高速增长。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