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讯,3月25日全国首家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暨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在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奠基开工。项目总建筑规模9.6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链条,加速医药研发成果转化进程。该项目是昌平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2月列入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计划。项目由昌平区政府与高瓴资本集团及其全资子平台高博医疗集团合作建设,由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定位为符合国际标准、以临床研究为核心业务、具备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的独立研究型医院。


根据合作协议,高瓴资本及高博医疗将充分发挥其专业运营优势、全球资源优势和资本运作优势,紧密围绕生命科学园研发方向,重点布局实体肿瘤、脑神经科学等优势领域,并与梅奥医疗集团、波士顿儿童医院罕见病研究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耶鲁大学临床研究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顶级医疗机构和院校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对接引入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的临床医学研究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有效破解医药健康企业临床研究阶段面临的各类难题,提高医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效率。预计项目稳定运营后每年可承接400至600个临床试验项目,推动100个以上新药加快上市。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新药研发领域有着著名的“双十”定律:即一款创新药的研发成功需要耗时十年时间,花费十亿美元。但据最新研究显示,最新新药研发的成本约为25.58亿美元,已经比之前的十亿美元翻了一倍多。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研发费用,主要是因为新药研发周期长、涉及的环节众多。从项目立项开始,需要经历早期的药物发现阶段(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临床前研究阶段(药效学、药动学、药理学、毒理学等)、临床研究阶段(I、II、III 期临床试验)和审批上市,中间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相互配合。所以,药物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业务。


在药物研发产业链中,CRO公司的上游是具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GCP)的医疗机构与具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药物评价实验室,下游主要为包括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医疗保健品企业和其他研究机构在内的医药行业相关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渠道优势,CRO公司与上下游之间的合作粘性不断强化,逐步成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CRO市场规模和药物研发支出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保持着较为同步的增长态势,从整体市场来看,全球CRO市场从2014年的401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8亿元,复合增速为9.6%,随着CRO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整体市场增速略高于药物研发支出增速。而中国市场则从2014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8亿元,复合增速为27.4%,保持高速增长。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