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3D人脸识别抗疫智能门正式上市,防破坏时间达100分钟

2020-04-09

新冠肺炎疫情让“无接触”需求暴涨,众多企业相继推出一系列无接触产品和方案,助力疫情防控。4月8日,记者从重庆美心集团获悉,该企业的抗疫智能门正式上市,这也是目前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开关智能防盗门。美心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万贵介绍,该产品与其它智能门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在门锁上不一样,实现了门锁与智能控制系统的分离,通过在门上安装的隐藏式控制系统,用户只需要“刷脸”,即可轻松开锁入门,全程无需接触门把手,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产品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人站在门前0.4米到1.2米之间,扫描到提前录入系统的“脸谱”后,就可自动开门并自动关门,不用接触任何部件,若开关门途中遇到人或者其它阻碍物碰撞,可自动暂停,防止夹伤。除了人脸识别,该款产品还汇集手机APP开门、指纹开门、传统钥匙开门等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王万贵介绍,除了足够“智慧”,该产品也是目前防盗等级最高的超甲级防盗门,防破坏时间可达100分钟,是目前国标规定的甲级防盗门防破坏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的三倍多。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根据中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对智能门锁发展历史的梳理,我国智能门锁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导入期,2001-2003年:智能门锁进入我国,涉足企业数量不足30家,以传统锁企业为主且规模较小,行业总规模不足亿元,产业链尚未有明确分工;(2)积累期,2004-2008年:企业数量开始增多,企业分工开始形成,企业规模逐步增加;(3)初始发展期:2009-2014年: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行业规模总产值突破10亿元,德施曼、云丁一批明星企业均产生于该阶段。但受制于产品及价格因素,市场接受程度仍然有限;(4)快速发展期:2015-至今: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深化,智能门锁的消费环境渐趋成熟。产品经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在质量、体验提升的同时,价格也更加平民化。




智能门锁的产业链包含:上游供应商、中游的智能门锁厂商、下游的渠道以及终端的用户。具体来看:上游供应商:包含面板、锁体等五金件供应商;通信、指纹识别等元器件供应商;提供云服务的互联网企业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代工企业;中游智能门锁厂商: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连接上下游;下游渠道:主要有线下的门厂商、工程渠道、经销商(少数自营)以及线上的电商渠道;渠道所对接的终端客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B端的公寓、酒店客户,另一类是C端的家庭用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门锁的安装仍然较为复杂,因此安装服务也是重要环节之一,有些智能门锁厂商会配备专业的安装售后团队,有些则采取外包的形式。




通讯与服务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锁的联网、数据信息传递以及手机端的远程监控控制。由于智能门锁多使用电池进行供电,因此在通信技术的选择上对功耗要求较高。Wifi与Zigbee在当下仍然是主流技术,但随着低功耗、成本低、覆盖广、连接更稳定的NB-IoT技术发展成熟叠加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强势推广,目前部分厂商也开始用NB-IoT技术实现云端与锁端的通信互联。在云服务上,智能门锁厂商多租用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的云平台,自主建立SaaS系统为C端、B端的智能门锁用户提供管理与服务。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家居

相关推荐

“过山车”行情后国内熔喷布价格再度暴涨,报价近50万的幕后?

接替区来了!塔里木盆地发现区域级油气断裂带,石油资源超2亿吨

多款国产大飞机将年内首飞,产业投资从概念转化成落地之年

新型方法可让石墨烯分散溶于水中,实现简单“上色”导电

国内最先进芯片封装测试实验室,将加速8吋硅光制造工艺发展

锂电池加装“溢洪道”技术,或能有效解决电池安全问题

三大运营商携手打造5G RCS技术,短信会能成为下一个“微信”?

首款癌症预防智能文胸研发成功,女性穿戴可检测早期乳腺癌

华帝重磅推出燃气热水器ZH6,“零冷水”模式下即开即热随心所浴

垃圾发电厂焚烧废弃口罩可发电4800万度,医废发电受多地青睐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国内首创3D人脸识别抗疫智能门正式上市,防破坏时间达100分钟
2020-04-09

新冠肺炎疫情让“无接触”需求暴涨,众多企业相继推出一系列无接触产品和方案,助力疫情防控。4月8日,记者从重庆美心集团获悉,该企业的抗疫智能门正式上市,这也是目前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开关智能防盗门。美心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万贵介绍,该产品与其它智能门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在门锁上不一样,实现了门锁与智能控制系统的分离,通过在门上安装的隐藏式控制系统,用户只需要“刷脸”,即可轻松开锁入门,全程无需接触门把手,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产品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人站在门前0.4米到1.2米之间,扫描到提前录入系统的“脸谱”后,就可自动开门并自动关门,不用接触任何部件,若开关门途中遇到人或者其它阻碍物碰撞,可自动暂停,防止夹伤。除了人脸识别,该款产品还汇集手机APP开门、指纹开门、传统钥匙开门等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王万贵介绍,除了足够“智慧”,该产品也是目前防盗等级最高的超甲级防盗门,防破坏时间可达100分钟,是目前国标规定的甲级防盗门防破坏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的三倍多。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根据中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对智能门锁发展历史的梳理,我国智能门锁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导入期,2001-2003年:智能门锁进入我国,涉足企业数量不足30家,以传统锁企业为主且规模较小,行业总规模不足亿元,产业链尚未有明确分工;(2)积累期,2004-2008年:企业数量开始增多,企业分工开始形成,企业规模逐步增加;(3)初始发展期:2009-2014年: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行业规模总产值突破10亿元,德施曼、云丁一批明星企业均产生于该阶段。但受制于产品及价格因素,市场接受程度仍然有限;(4)快速发展期:2015-至今: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深化,智能门锁的消费环境渐趋成熟。产品经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在质量、体验提升的同时,价格也更加平民化。




智能门锁的产业链包含:上游供应商、中游的智能门锁厂商、下游的渠道以及终端的用户。具体来看:上游供应商:包含面板、锁体等五金件供应商;通信、指纹识别等元器件供应商;提供云服务的互联网企业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代工企业;中游智能门锁厂商: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连接上下游;下游渠道:主要有线下的门厂商、工程渠道、经销商(少数自营)以及线上的电商渠道;渠道所对接的终端客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B端的公寓、酒店客户,另一类是C端的家庭用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门锁的安装仍然较为复杂,因此安装服务也是重要环节之一,有些智能门锁厂商会配备专业的安装售后团队,有些则采取外包的形式。




通讯与服务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锁的联网、数据信息传递以及手机端的远程监控控制。由于智能门锁多使用电池进行供电,因此在通信技术的选择上对功耗要求较高。Wifi与Zigbee在当下仍然是主流技术,但随着低功耗、成本低、覆盖广、连接更稳定的NB-IoT技术发展成熟叠加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强势推广,目前部分厂商也开始用NB-IoT技术实现云端与锁端的通信互联。在云服务上,智能门锁厂商多租用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的云平台,自主建立SaaS系统为C端、B端的智能门锁用户提供管理与服务。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家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