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介绍,全国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置平稳有序,没有发现因疫情防控影响环境安全的情况。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周志强说,截至4月10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4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了23.9%。4月10日,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3701.8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262.6吨,占7.1%。当日全国集中处置医疗废物3692.3吨,涉疫情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转运处置。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5.2万吨。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显示,2014-2018年全国医疗废物经营单位实际处置量复合增速为8.7%,2018年实际处置量为98万吨。而据该年报显示,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81.7万吨,处置量81.6万吨,大部分城市的医疗废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


目前,医疗废物的常用处理方法主要有高温蒸汽灭菌法和焚烧法,占总处置量的90% 以上,其余技术如辐照灭菌法、等离子体法、电弧炉处理法、磁化裂解法等新型处理技术,当前并不成熟,投资成本高,未得到普遍应用。1)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法:利用高温蒸汽的潜热使病原微生物和病菌蛋白质凝固变性,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从而达到减低或消除医疗废物毒性的一种处置方法。灭菌后废物经破碎,送往填埋场填埋或者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做最终处置。此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类感染性医疗废物,常见受到污染的工作服、注射器、微生物培养基等,处置结果安全、有效,且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不过此方法并不适用于病理性垃圾的处理,且对药物和化学垃圾的处理效果也不显著。2)焚烧法:医疗废物主要由有机碳氢化合物组成,具有较高的可燃性,因此医疗机构通过焚烧技术完成医疗废物的处理较为常见,焚烧技术基本适用于各种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但在进行焚烧时需要燃烧炉保持稳定的较高温度,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此外焚烧场所需要远离人群生活的场所,需要远途运输,转运占据了一定的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将对空气造成污染,因而焚烧时需要配置完善的尾气处置系统,焚烧法处置医疗废物在我国较为广泛。


此次疫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快速响应,于1月21日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随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明确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要求、技术路线和技术要点;2月初,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组织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环科院、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高能环境等单位编制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工作相关问题及解答》,指导各地使用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炉进行医废应急处置。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