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时,突然引发了口罩需求量的爆发性增长,同时,作为防护口罩最关键、最核心的原材料——熔喷布,这一原本偏门材料,竟像口罩一样成为一个热词,这不仅因为它是口罩的“心脏”,还因为它的紧缺和爆炒,成为一些人的“淘金工具”,衍生出许多致富神话。“原本我们是有固定原料供应商的,可是疫情之后,货源就断了,想拿货只能从市场上找。这是一个海量的市场,人人都有货,就是货的价格涨到了69万元/吨,原来一吨只有1.6万。”一位四川口罩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苦恼地向第一财经表示。


从一吨1.6万元,短短半年被热炒到一吨最高69万元的价格,半年不到翻了40倍,这个之前被人忽略的化工原材料中的“灰姑娘”,是如何成为很多人飞蛾扑火追逐的“金凤凰”的?熔喷布的产能能否跟上口罩的需求量?它的正常销售渠道是如何被截断的?迷路的熔喷布,能否找到自己应该归属的口罩生产线上?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进行了调查。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常见口罩可分为普通纱布口罩、工业防尘口罩、家用防尘口罩、医用口罩。医用口罩可细分为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本次疫情中,国家卫健委推荐使用的口罩有医用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面具(加P100滤棉)。


口罩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的石油化工,木材制造和金属加工,同时在各环节的加工设备也有各品牌商进行生产。上游原材料部分,原油有“三桶油”生产销售,通过石化产业链加工成型的纺织纤维则与化纤产业链产出的木质纤维融合生产形成初成的无纺布,再进过熔喷等工艺形成口罩核心的中间层熔喷布。一般医用口罩由3层布构成,分别为由纺粘法无纺布构成的口罩面层和里层,以及由熔喷布构成的口罩中间过滤层。该三层布作为中间材料进入最终的口罩机产线,经过一系列超声波焊接、卷边、定型、鼻梁片输送、切割等工艺形成一个个口罩本体,并经由传送带送至耳带焊接机处进行耳带超声波焊接。最终口罩还需要经过消毒环节才能送至各大医院、药店等进行销售。


本次疫情之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平常年份口罩产量占全球的约50%,其中70%以上供出口。根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2019年我国口罩年产量分别为45.4亿只和50亿只,19年全国口罩产值达到102.35亿元,15-19年产值复合增长率12.81%。其中,2019年医用口罩产值占据总产值的54%,达到54.91亿元,15-19复合增长率高达14.14%。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