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CTV6电影频道旗下网站披露,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并讲话。会议分析了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从短期看,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全国电影院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基本停滞,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从中长期看,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将对电影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带来深刻调整,产生全方位、持续性的深刻影响。从国际看,全球电影产业遭受重创,各国电影界都在调整自救。疫情对电影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是在倒逼电影产业改革升级。


随着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要采取更多新招实招管用的招,为全面复工复产做好准备。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把短期纾困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尽快出台财税政策的落地细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用好金融服务,与有关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合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担保和保险机构加强融资担保支持。对电影院要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积极协调出租方减免租金,推动电影专项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各地购买发放电影票券。王晓晖表示,要进一步深化电影产业改革,着力支持电影企业改革发展。王晓晖明确提出,要维护院线电影“窗口期”,这对院线电影网端首映的风潮,无异于急刹车。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2002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院线制的发行体制,2002年6月国内首批30条电影院线正式开始运营。院线制的实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改革的一个重大标志,它明确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分成比例,由院线统一安排,品牌统一、连锁经营等运作方式使得我国电影院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参投制作方、中游的发行方及下游的院线及影院等。行业监管审查较为严格,政策要求下,上中下游的准入门槛较高电影产业链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下游院线和影院的票房收入,该票房交由中游发行方按比例分配。国产影片票房扣除营业税和5%电影专项发展基金后,分账比例约为4:1:5,因此制片方和院线议价权相对更高;而进口影片情况不同,进口批片由国内发行公司买断内地发行权,在制片方不参与票房分成的情况下,发行方分账比例可以达到40%以上;而引进的分账片分账比例约为2:3:5。因此对于发行方来说,进口影片的发行能够带来更多盈利。有能力的电影企业正逐步布局,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参投、发行、放映乃至衍生产品生产一体化。


中国电影市场在2013-2015三年的高速增长期后,票房增长速度开始回落,趋于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19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比2018年同比增长率下降4个百分点。2011-2019年间,中国电影票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3%。2020-2025我国电影产业增长率保守估计约稳定在10%;预计到202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700亿元大关,2025年中国国内票房收入将超过1,100亿元大关。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