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5月12日消息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


IT之家了解到,该成果于2020年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自然·物理》上。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目前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通信实现需要借助经典光通信网络,因而产业链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产业链自上而下包括:芯片材料、设计、封测→芯片→器件→设备+线缆→运营商→用户。上游:核心材料、器件和芯片仍需依赖国外进口。上游环节主要是原材料、芯片和器件,由于对单光子密钥发送及接收的严格要求,量子通信设备对单光子源、单光子探测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等器件的需求与光通信设备有明显差别。中游:包括密钥分发及中继,量子网关,量子路由等量子通信设备。下游:产业链下游应用主要为基于量子加密的各种涉及数据传输的设备,可具体表现为量子加密手机、白板、签章等形式。目前客户定位主要为政府、军方、大型国企及高端商务等。


按照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的研究报告中描绘的量子通信应用发展趋势,目前量子通信应用还处于早期的应用阶段。未来随着组网技术的成熟和终端设备的小型化、移动化,量子通信的应用还将扩展到电信网、企业网、个人与家庭、云存储等领域,长期有望产生量子云计算、量子传感网等一系列全新应用,真正进入量子互联网时代。


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量子通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80亿元,到2018年将达到3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7.78%,预计到2024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建设及运营服务市场规模达912亿元,同比增长13.57%。根据预测,国内量子通信短期市场规模在100-130亿元左右,长期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