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于电动车安全性的担忧,实际上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未知,为了检验电池的安全性,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测试标准。其中,电池穿刺实验就是一项标准较高的安全测试。为了验证三元锂电池能否通过针刺测试,有网友进行了一次硬核的三元锂电池穿刺实验。据博主@锂电大全小鱼介绍,其进行穿刺实验的电池为宁德时代(300750)811三元锂电池单体,电池容量234a电压4.14v(满电为4.2V),穿刺钢针直径7毫米,穿刺速度25mm/s,执行GB/T 31485标准进行穿刺测试。


随后开始进行穿刺实验,从实验画面中可以看出,从钢针刚穿刺电池后,电池内部就发生了剧烈膨胀现象。而后,电池单体瞬间爆炸,同时伴随有起火现象,电池开始剧烈燃烧,电池内部物质向外喷射而出。很显然,该款三元锂电池单体没能通过穿刺测试。不过穿刺测试确实是相对比较严苛的测试方法,在日常驾驶中,哪怕发生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也很难触发这个场景。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上游动力电池市场的蓬勃繁荣,打破了原本由日韩主导的锂电池格局。从装机量来看,2019年宁德时代蝉联全球第一,达到32.5GWh,占全球锂电池出货量的28%。松下、LG化学、比亚迪分列装机量排名的2-4位,为28.1GWh、12.3GWh、11.1GWh,份额占比为24%、11%、10%。此外,跻身全球前十锂电池厂商的国产企业还有国轩高科和力神,装机量达到3.2GWh、1.9GWh,占比2.7%、1.6%。


锂电设备分为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后段设备,价值占比约为4:3:3。按照不同工艺阶段,可将锂电制造流程划分为前段(极片制造)、中段(电芯合成)、后段(化成分装),设备端分别对应: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后段设备。在锂电产线中,前段、中段、后段设备的价值占比约为4:3:3。


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电解液用离子连通正负极。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备在电极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重新以电能释放。核心材料主要有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其中电解液对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大。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的载体,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完成锂离子的传输,因此需要具备极大的离子导电率及极小的电子导电率。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