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共享充电宝又开始涨价了!商圈和医院等特殊场景每小时3-4元,酒吧夜店等每小时则高达10元。除此之外,封顶价格也让人咋舌,每24小时封顶价24元到40元,总封顶价99元,都赶上一个移动充电宝的价格了。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2017年,共享充电宝经历了快速的兴起与迭代,因此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一直备受质疑。2017年春夏之交资本爆发式入局,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行业融资超过30笔,至下半年一些尾部企业纷纷阵亡,市场由狂热回归冷静,头部企业和二三线企业的差距逐步拉开。2018年发生的融资事件仅2起,市场归于沉寂,但头部玩家都在暗中蓄力,形成了“三电一兽”的格局。此外,2018年下半年头部企业陆续宣布实现盈利,2019年下半年的悄然涨价以及怪兽充电的C轮融资这些事件令行业再次引发投融界的关注。市场需求和盈利空间得到验证,竞争加剧,行业整体进入关键发展期。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呈现141.3%的高速增长。行业对一二线市场的场景布局日趋完善,市场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考虑到现有的规模量级以及三四线的消费水平与较长的市场教育期,市场增速与早期相比会有所回落。但是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未来几年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多为机柜式,生产制造是硬件、软件与技术的综合,涉及物联网、云端管理等技术。产业链已经十分成熟,供应商众多且分散,因此产品端的进入壁垒不高,但仍有差异化的着力点:一是关键部件的选择与优化带来产品质量的差异,二是对供应链的把控(如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产品标准)对产品质量和成本压缩带来影响。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采用自主研发+OEM的生产模式,少数背靠母公司的3C产业资源自主生产,或者提出功能与价格等要求后全部ODM外包。前两者对质量和成本的把控更有优势。预计未来的优化方向是充电宝的安全性(卫生安全与信息安全),以及借还体验感的提升。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