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第十二届胆道肿瘤大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肝胆肿瘤领域知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围绕“创新时代、精准治疗、改善生存”主题,就胆道肿瘤早期诊断、综合防控、科学治疗和基础研究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交流讨论。
行行查数据显示,胆管癌(BTC或胆管细胞型肝癌)是一种罕见且高致命的恶性肿瘤,可在胆管中的任何部位形成。2020年,中国BTC发病人数约为11.65万人,预计将于2030年增至约15.71人,占全球发病人数的44.4%。
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已上市的小分子和抗体产品相对较少,并且相比化疗药物价格更加昂贵,因此肿瘤治疗仍然以化疗为主。但借鉴美国市场经验,伴随肿瘤治疗手段的持续演变以及药物研发的持续推进,抗体药物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与化疗相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疗效,相比小分子药物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周期;伴随国家对创新药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产品的持续推进,我国抗体药物有望加速发展上市,丰富产品选择;
医保动态调整推进加速新药进入医保放量,患者负担能力提升,可及性提升。
从具体数据来看,我国肿瘤药物市场中,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疗法类型是抗体药物,年复合增速达到18.1%。
政策推动肿瘤早筛持续向好发展。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居于世界前列,每年花在肿瘤治疗上的费用超过2200亿元。过去十年,政府已经成为推动癌症早筛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出多项政策促进癌症的早筛早诊。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并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解决民生痛点”。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展癌症筛查项目,提供免费筛查服务,进一步提高癌症早筛早诊的覆盖面。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