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于近期完成5.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IDG资本、鼎晖VGC联合领投,老股东元生创投、中发展启航投资持续追加,由易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行行查数据显示,长木谷医疗致力于运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顶尖的医疗团队,打造一流的AI医疗产品,满足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医院骨科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个体化手术计划、3D打印PSI手术导航导板、术后智能评估等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拥有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背景的研发团队,公司自主研发的AI Joint系统是全球首创的人工智能关节置换三维手术规划系统,通过AI深度学习提升骨科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长木谷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骨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服务于中国数千万骨科疾病患者。
据行行查数据显示,长木谷医疗2018-2021年完成6次融资,投资方包括峰瑞资本、北京智慧基石科技有限公司、个人投资者(雷鸣)、联想之星、北京万辉一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启航基金、北京以太、联想创投、元禾原点、元生创投、软银中国资本。
医疗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根据医疗领域的特殊应用环境和医患之间的实际需求,编制特定流程、执行特定动作,然后把特定动作转换为操作机构运动的设备。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分类,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
在手术领域,AI可对医学影像做出高效、精准、智能的解剖与重建;可进行自动假体匹配、快速制订个性化手术方案,最大限度提高手术的精准性、标准性和安全性。另外,AI在对于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前精准规划,和术中精准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加速融合,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330亿美元,同比增速受疫情影响而放缓,预计2021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发展逐渐恢复,规模迫近3000亿美元。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到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增长率为达40%以上。
医疗机器人根据功能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2020 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8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将会达到200亿美元。2020年我国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为58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过75亿元,手术机器人的市场约占医疗机器人市场的20%。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智能医疗的发展指明了 智慧医院建设、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生理监测、影像识别、新药研发、医药监管和流行病智能监测与防控等方向。同年出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范本。提出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最低要求。
2020年1月15日,国家药监局颁发了第一张 人工智能器械注册证 。这也标志着医疗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截止到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已累计批准了15张人工智能器械注册证。
2021年7月,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医用软件类产品监督管理,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明确了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的概念及分类界定,使得人工智能医疗软件范围更精准,并将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囊括在内。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