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控股领投,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创新投资基金与远瞻资本持续跟投。星逻智能创始人王海滨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祺云低空AI算法商城”等方面。
据了解,“星逻智能”专注于无人机赋能领域,为行业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基于无人机库及无人机人工智能的软件产品,实现无人机自动充电、自动调度、自主飞行、自动采集和自动分析功能使无人机电力巡检等应用成为真正的无人系统。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星逻智能深耕行业应用的千亿市场,专注于打造集无人机自动驾驶、自主充电、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智能无人机系统,是无人机智能化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公司自主研发推出无人机充电机库与自动驾驶系统,兼容多款行业机型,可帮助无人机实现自动起飞、自动巡航、自动探测、自动回巢和数据分析。产品已在智慧城市、消防、光伏等场景落地,销售给阿里等多家五百强企业。 团队由资深无人机飞控专家,资深嵌入式开发专家,资深大数据领域专家,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方面技术人员构成,尤其在无人机、嵌入式、大数据领域各有15以上年研发经验的技术带头人带队。在无人机自动充电、机器视觉、调度算法、数据处理方面团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 曾获得2018年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2019年世界无人机大会“无人化系统技术创新产品奖”、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AIWIN)交通方向TOP3、2019 BOT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
据行行查数据显示,“星逻智能”2018-2021年完成融资5轮,投资方包括遨问创投、远瞻资本、常春藤资本、启航投资、元禾控股、启航创新投资基金。
行行查分析师反馈,无人机属于高科技产品,拥有较为复杂的产业链。按照上下游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试验、飞控系统、动力系统、周边设备的研发制造、整机组装、产品销售及产品服务等环节。
上游:主要是无人机硬件和软件的供应商,包括机身复合材料、载武器装备、操纵控制装备、发射回收装置及其他零部件等设计和生产。
中游:整机制造商,集合无人机的各零部件,负责无人机整机制造和销售。
下游:主要是用户端,包括军用和民用两个市场。1)军用市场客户主要包括国内军方装备采购部门和军贸公司:主要涉及作战和侦察,作战包括军事打击、信息对抗、通信中继和空中预警等,侦查主要通过安装光电、雷达等各种传感器,实现全天候的综合侦察能力,为部队提供实时情报支持;2)民用市场:主要包括工业级和消费级。工业级包括商业、公共管理及科研活动。消费级包括航拍和娱乐、休闲等日常活动。下游运维服务环节也已经形成系统的市场,包括售后服务和衍生服务等。售后服务领域包括了维修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培训服务等;衍生服务包括租赁服务、金融服务、用户社交、垂直媒体等。
目前,军用无人机数量及种类较多,代表了无人机最高技术水平。民用无人机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政府相关部门内,产业链下游尚未完全形成规模化且长期稳定的商业客户群体。
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军用无人机主要包括侦查无人机、攻击无人机、诱饵无人机以及货运无人机,与有人机相比具有人员零伤亡、性能优越、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已逐步成为现代战争重要武器。民用无人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可进一步分为工业级无人机以及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多用于个人航拍,工业级级无人机则多用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测绘、安防、物流等。
军用无人机方面,我国军用无人机凭借较高的性价比,自2009年开始首次实现出口,出口主要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埃及、阿联酋以及东南亚等,成为无人机出口国家第二梯队。在国内市场,为了弥补有人机的不足,以及应对局部冲突的灵活性考量,国内军用无人机或将进入大规模装备期。民用无人机方面,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自2016年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地面站分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无人机飞行进行控制和管理,监视无人机平台的飞行状况,并对无人机进行遥控操作。控制内容包括:飞行器的飞行过程、飞行航迹、有效载荷的任务功能、通讯链路的正常工作,利用无人机武器平台的传感器获取发现目标和通过辅助决策反馈攻击目标,完成单一作战任务,以及飞行器的发射和回收。
数据链系统:数据链系统是无人机系统的“神经链路”,是连接飞行器和地面控制人员或信息中心的纽带。数据链分为上行数据链(从控制站到无人机)和下行数据链(从无人机到控制站),上行数据链的主要功能是发送飞行路径数据、任务指令等,然后储存到飞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载荷中。下行数据链的主要功能是发送飞机的基本参数信息(位置信息、油量等),以及任务载荷所采集的数据到控制站。
情报分发系统:无人机情报分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响应情报定制单元的情报要求,并准确及时地将无人机情报指令分发至各个作战单元,实现对作战单元的作战支持。无人机情报质量关键在于无人机监视侦察平台、中继无人机的情报传输、情报处理站的情报产品以及主控端的情报分发过程。
发射和回收系统:发射和回收系统分为发射设备和回收设备。对于不能垂直起飞,也没有合适跑道可供使用的无人机来说,发射方式分为手抛发射、弹射车发射、火箭助推发射等。不具备垂直飞行能力以及没有装备轮式或滑撬进行滑降着陆的无人机通常需要回收设备。回收方式包括回收伞回收,气囊着陆回收,撞网回收,绳钩回收等等。回收伞回收是最常见的,回收伞安置在无人机上,在指定高度打开,使无人机减速并安全着落;气囊回收是指在无人机的机腹下装有气囊,当无人机降落时,压缩空气从储气罐进入气囊,部分压缩空气从气囊开口中喷出,使得机腹下形成暂时的高压区(原理类似于气垫船),从而避免了无人机直接撞击地面,减少损坏。
北斗是我国独立研发的第一代全天候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具有定位功能,还具体双向通信能力。北斗在无人机中的应用系统可通过实时获取北斗卫星信号和差分定位信息,为无人机飞行作业提供高精准定位支持,并支持接入CORS系统,来获取更为可靠的定位精度;同时还可以为无人机制定飞行作业方案,为飞机规划飞行路线,有效提高作业效率;突发状况下,可通过指挥机定位监收,迅速判断出事地点;地面遥感站可作为备用通信链路,使无人机实时测控范围扩大。
北斗+无人机的优势
提供实时精确位置信息并进行导航定位。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无人机提供实时厘米级位置信息并进行导航定位,并通过和数字化地图库配合可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无人机的实时位置和相应时间。
显著提高无人机导航的可靠性。利用北斗GPS等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和模组,能够同时搜寻并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信号,使得在视卫星数量从单一GPS系统的10颗左右提升到20余颗,极大的提高了卫星导航定位的可靠性。
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增强无人机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利用北斗系统以后可以设置一些专用指令,使得无人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即使在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进行搜救和维修。
加强人机信息交流。地面站可通过北斗卫星向无人机发送遥控指令,当无人机飞出地面测控范围内,北斗可作为备用测控通信技术加强地面人员设备与无人机的信息交流,提高对无人机的测控能力。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