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虚拟人是什么?

2021-11-25

虚拟人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虚拟偶像的爆发有望掀起产品服务虚拟化潮流。

一般而言,虚拟人指由CG技术构建、以代码形式运行的拟人化形象。笼统地说,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数字人均指通过CG技术创造出的拟人化形象,他们被赋予鲜明的人物设定,以代码与数据的形式在计算设备上运行。严格来说,虚拟人强调其在外观上与真人的相似性;数字人强调其存在于二进制的数字世界中,既可以是根据真人生成的1:1数字孪生,亦可以是完全虚构的形象与身份;虚拟数字人则有着更为严格的定义,根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20 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虚拟数字人具备三大特征:1)拥有人的外观及性格特征;2)拥有通过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3)拥有识别外界环境、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本文将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数字人三个概念统称为“虚拟人”。
虚拟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CG、动捕、AI等技术驱动下步入高速成长期。
1)萌芽:通过手绘、化妆打造虚拟人,以实现对美好的向往、对现实的批判。
2)探索:随着CG、动捕等技术问世,虚拟人在影视娱乐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宽。
3)初级:虚拟人形象越发逼真,AI技术的发展使其开始向智能服务领域延伸。
4)成长:技术、需求均迎突破,虚拟人成果井喷。
根据虚拟人制作技术及其在市场上的形态,可总结出一套通用系统框架。由于虚拟人的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系统框架,但根据虚拟人制作技术及其在市场上的形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结出了一套通用系统框架。根据该框架,虚拟人一般由五个模块构成,其中人物形象基于建模技术,语音生成模块基于AI技术,动画生成模块基于动作捕捉或AI技术,音视频合成显示模块将语音和动画部分结合以呈现给用户;交互模块为扩展项,一些侧重于展示的虚拟人不具备交互能力(如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虚拟KOL),而强调交互的虚拟人可通过语音语义识别等AI技术或真人操控来完成与用户的交互。
真人驱动型虚拟人多应用于泛娱乐领域,智能驱动型虚拟人多应用于服务领域。具有交互能力的虚拟人可进一步划分为真人驱动型、智能驱动型两类,其中真人驱动型虚拟人是在完成原画建模和关键点绑定后,由佩戴动捕设备或特定摄像头的真人实时驱动,除设备购置外无其他技术成本,且互动感更为亲切,因此现阶段可交互虚拟人以真人驱动型为主,并在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娱乐领域广泛应用。智能驱动型虚拟人旨在简化各类业务流程以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作为当下尖端基础技术的集合体具备初始投入高、未来边际成本低的特质,因此目前着手开发此类虚拟人的企业多为百度、腾讯、搜狗、三星等大厂。
虚拟人产业链由技术方案(基础层、平台层)与内容应用构成,其中基础层已形成稳固格局,应用层新锐企业崭露头角。虚拟人产业链从下至上可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为虚拟人的制作提供基础设施,例如芯片对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渲染模型,渲染引擎进一步优化灯光、毛发等细节,基础层领军企业主要为Meta、英伟达、Unity等技术壁垒深厚的巨头。平台层中的软硬件系统企业从基础层获取数据信息后通过软件算法重现人物动作,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虚拟人解决方案,AI能力平台提供交互技术能力,代表性企业包括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大厂以及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AI头部企业。在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构建好虚拟人的“外壳”以后,部分虚拟人还需内容运营企业为其注入“灵魂”,而后应用于影视、传媒、游戏、金融等领域,近年来应用层涌现出众多新锐企业。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不同功能的虚拟人可赋能不同领域,虚拟偶像的流行有望催化虚拟人在其他领域的渗透。从影视到游戏再到新兴的虚拟偶像(包括虚拟歌手、虚拟主播、超写实KOL等),泛娱乐领域是虚拟人最先渗透且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随着虚拟偶像的热度不断攀升,大众对于虚拟人的接受程度有望持续提升,从而带动虚拟人在金融、文旅、教育等领域的渗透,为C端用户带来智能高效的人性化服务。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

基因技术:3亿!又一家“基因科技与精准医疗研究商”获3亿元D轮融资

3D打印:产业链下游应用解读

3D打印: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及中游设备分析

3D打印:3D打印的定义简析

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3D打印应用

橡胶:橡胶制品相关企业近日获数千万A+轮融资

餐饮:餐饮供应链走向标准化

房地产:房地产税立法稳妥推进

有色金属:锂电铜箔行业竞争现状

音乐:在线音乐龙头企业将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在线音乐行业现状解析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元宇宙:虚拟人是什么?
2021-11-25

虚拟人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虚拟偶像的爆发有望掀起产品服务虚拟化潮流。

一般而言,虚拟人指由CG技术构建、以代码形式运行的拟人化形象。笼统地说,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数字人均指通过CG技术创造出的拟人化形象,他们被赋予鲜明的人物设定,以代码与数据的形式在计算设备上运行。严格来说,虚拟人强调其在外观上与真人的相似性;数字人强调其存在于二进制的数字世界中,既可以是根据真人生成的1:1数字孪生,亦可以是完全虚构的形象与身份;虚拟数字人则有着更为严格的定义,根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20 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虚拟数字人具备三大特征:1)拥有人的外观及性格特征;2)拥有通过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3)拥有识别外界环境、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本文将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数字人三个概念统称为“虚拟人”。
虚拟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CG、动捕、AI等技术驱动下步入高速成长期。
1)萌芽:通过手绘、化妆打造虚拟人,以实现对美好的向往、对现实的批判。
2)探索:随着CG、动捕等技术问世,虚拟人在影视娱乐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宽。
3)初级:虚拟人形象越发逼真,AI技术的发展使其开始向智能服务领域延伸。
4)成长:技术、需求均迎突破,虚拟人成果井喷。
根据虚拟人制作技术及其在市场上的形态,可总结出一套通用系统框架。由于虚拟人的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系统框架,但根据虚拟人制作技术及其在市场上的形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结出了一套通用系统框架。根据该框架,虚拟人一般由五个模块构成,其中人物形象基于建模技术,语音生成模块基于AI技术,动画生成模块基于动作捕捉或AI技术,音视频合成显示模块将语音和动画部分结合以呈现给用户;交互模块为扩展项,一些侧重于展示的虚拟人不具备交互能力(如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虚拟KOL),而强调交互的虚拟人可通过语音语义识别等AI技术或真人操控来完成与用户的交互。
真人驱动型虚拟人多应用于泛娱乐领域,智能驱动型虚拟人多应用于服务领域。具有交互能力的虚拟人可进一步划分为真人驱动型、智能驱动型两类,其中真人驱动型虚拟人是在完成原画建模和关键点绑定后,由佩戴动捕设备或特定摄像头的真人实时驱动,除设备购置外无其他技术成本,且互动感更为亲切,因此现阶段可交互虚拟人以真人驱动型为主,并在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娱乐领域广泛应用。智能驱动型虚拟人旨在简化各类业务流程以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作为当下尖端基础技术的集合体具备初始投入高、未来边际成本低的特质,因此目前着手开发此类虚拟人的企业多为百度、腾讯、搜狗、三星等大厂。
虚拟人产业链由技术方案(基础层、平台层)与内容应用构成,其中基础层已形成稳固格局,应用层新锐企业崭露头角。虚拟人产业链从下至上可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为虚拟人的制作提供基础设施,例如芯片对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渲染模型,渲染引擎进一步优化灯光、毛发等细节,基础层领军企业主要为Meta、英伟达、Unity等技术壁垒深厚的巨头。平台层中的软硬件系统企业从基础层获取数据信息后通过软件算法重现人物动作,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虚拟人解决方案,AI能力平台提供交互技术能力,代表性企业包括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大厂以及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AI头部企业。在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构建好虚拟人的“外壳”以后,部分虚拟人还需内容运营企业为其注入“灵魂”,而后应用于影视、传媒、游戏、金融等领域,近年来应用层涌现出众多新锐企业。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不同功能的虚拟人可赋能不同领域,虚拟偶像的流行有望催化虚拟人在其他领域的渗透。从影视到游戏再到新兴的虚拟偶像(包括虚拟歌手、虚拟主播、超写实KOL等),泛娱乐领域是虚拟人最先渗透且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随着虚拟偶像的热度不断攀升,大众对于虚拟人的接受程度有望持续提升,从而带动虚拟人在金融、文旅、教育等领域的渗透,为C端用户带来智能高效的人性化服务。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