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魅力

2022-02-15

中药: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的分类:
为优化药品审评审批工作流程,规范和加强药品注册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新分类方法可分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根据产业形态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剂和中药保健品。中药材是初级产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终端产品。


根据功效,中药可分为清热药、止血药、安神药、解表药、补虚药、收涩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透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其中针对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的清热药、解表药和利水渗透药是常见的中药。由于不同的发病原因会造成不同的症状,需要结合疗效,针对发病源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中药是不改变植物的原有状态,一般都是熬煮之后给患者饮用,也可以研磨成面冲服,西药是利用某种化学手段从植物或动物中提炼而成的,中药的药性相对温和,通常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服用方可见效,西药药性强,见效比较快,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此外,中药的治疗效果比较广泛,适合较多的病症,针对性比较薄弱,西药在功能主治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是一种病,一种症状对应一种药。
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历程:
中药在我国传承已久,具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中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始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讲求标本兼治。中国人普遍认为中药能够预防及治疗疾病,且长远看可强身健体,并且副作用较少。
中药行业核心工艺:
产品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正气水、软膏等剂型的生产流程。具体概述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它是由原辅料经提取、粉碎、称量、配料、湿法制粒、干燥、整粒、混合、包装等流程后,再进行装盒、贴签、检验入库。



中药行业产业链: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药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也随之加速,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中药产业的上游是药材供应商;中游主要是中药企业,涉及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等;下游是销售环节,中药产品经流通运输至医疗机构和药店,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上游药材供应:中药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生产与采集,包含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采集业,即植物性药材种植和动物性药材养殖。中药产品功效依赖中药材的品质,由于人工培育的可进行替代的中药材品种稀少,因此中药材仍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其供应数量、质量和价格将直接影响中成药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游生产制造:行业中游主要涉及中药的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将中药材加工成为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成药可分为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等。涉及到的炮制工艺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从净制、切制、炮炙再到包装入库。
•下游药材经销:产业下游主要药品经流通运输至大型医疗机构、药店销售电商平台等,最终至消费者手中。由于中游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而分散,集中度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激烈,可供下游销售终端的选择较多,因此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中药行业市场规模:
•中药行业市场:中医药作为国内特色的医药领域,仍然拥有着广阔的消费需求和终端市场。我国中药市场从2016年的4,2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中药行业消费属性较强,总体需求稳定。

•中医医院市场: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院数量为35,394家,其中,中医医院由2015年的3,267家增长至2020年的4,426家。

中药行业政策法规:
从1987年国家提出中药饮片改革到1993年启动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到2001年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再到2021年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放开市场运行,国家为适应其快速发展,期间不断探索更新相关政策法规,相关监管制度和标准不断驱动行业发展逐渐成熟。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医药

相关推荐

毛发医疗:脱发人群年轻化,行业迎来发展高潮

煤化工:煤化工助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云计算:成本&疫情下的新机遇

智慧医疗: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医疗发展意义

半导体设备:景气度上行叠加国产化率提升

ESG:社会责任先行,助力“双碳”目标

人工智能:AI融合多场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量子通信:开启信息安全新纪元,书写国家科技新名片

服务器:多因素驱动成长,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无线充电:技术稳步发展,厚积以待薄发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中药:传承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魅力
2022-02-15

中药: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的分类:
为优化药品审评审批工作流程,规范和加强药品注册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新分类方法可分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根据产业形态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剂和中药保健品。中药材是初级产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终端产品。


根据功效,中药可分为清热药、止血药、安神药、解表药、补虚药、收涩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透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其中针对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的清热药、解表药和利水渗透药是常见的中药。由于不同的发病原因会造成不同的症状,需要结合疗效,针对发病源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中药是不改变植物的原有状态,一般都是熬煮之后给患者饮用,也可以研磨成面冲服,西药是利用某种化学手段从植物或动物中提炼而成的,中药的药性相对温和,通常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服用方可见效,西药药性强,见效比较快,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此外,中药的治疗效果比较广泛,适合较多的病症,针对性比较薄弱,西药在功能主治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是一种病,一种症状对应一种药。
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历程:
中药在我国传承已久,具有五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中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始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讲求标本兼治。中国人普遍认为中药能够预防及治疗疾病,且长远看可强身健体,并且副作用较少。
中药行业核心工艺:
产品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正气水、软膏等剂型的生产流程。具体概述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它是由原辅料经提取、粉碎、称量、配料、湿法制粒、干燥、整粒、混合、包装等流程后,再进行装盒、贴签、检验入库。



中药行业产业链: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药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也随之加速,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中药产业的上游是药材供应商;中游主要是中药企业,涉及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等;下游是销售环节,中药产品经流通运输至医疗机构和药店,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上游药材供应:中药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生产与采集,包含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采集业,即植物性药材种植和动物性药材养殖。中药产品功效依赖中药材的品质,由于人工培育的可进行替代的中药材品种稀少,因此中药材仍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其供应数量、质量和价格将直接影响中成药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游生产制造:行业中游主要涉及中药的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将中药材加工成为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成药可分为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等。涉及到的炮制工艺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从净制、切制、炮炙再到包装入库。
•下游药材经销:产业下游主要药品经流通运输至大型医疗机构、药店销售电商平台等,最终至消费者手中。由于中游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数量多而分散,集中度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激烈,可供下游销售终端的选择较多,因此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中药行业市场规模:
•中药行业市场:中医药作为国内特色的医药领域,仍然拥有着广阔的消费需求和终端市场。我国中药市场从2016年的4,2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中药行业消费属性较强,总体需求稳定。

•中医医院市场: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院数量为35,394家,其中,中医医院由2015年的3,267家增长至2020年的4,426家。

中药行业政策法规:
从1987年国家提出中药饮片改革到1993年启动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到2001年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再到2021年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放开市场运行,国家为适应其快速发展,期间不断探索更新相关政策法规,相关监管制度和标准不断驱动行业发展逐渐成熟。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