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市场景气度上行,智能化引领行业未来

2022-04-11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水产养殖的分类按养殖水域性质,水产养殖可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浅海滩涂养殖;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贝类养殖、虾类养殖、蟹类养殖、藻类、芡、莲、藕栽培;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工厂化养殖以及静水式、流水式养殖。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仍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

水产养殖分布区域我国海水养殖占据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相比淡水养殖,海水产品具有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大、产量高等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中国具备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辽阔的水域,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淡水水域约有2.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左右,其中可以进行养殖的水面7500万亩,还有大量的稻田具备养鱼条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且多数海区底坡度较小,平均深度不大,浅海滩涂广阔,可养面积约2000万亩,养殖潜力很大。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渔业时期水产1.0时代:手工劳动。水产养殖受到自然条件极大的束缚,主要通过人力进行劳作,是一种简单粗放的养殖模式。

•第二阶段:设施渔业时期水产水产2.0时代:机械化、设施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实现了机械与人力的结合,出现了陆基工厂、网箱等装备技术。

•第三阶段:数字渔业时期水产水产3.0时代: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场景中的应用,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率。

•第四阶段:智能渔业时期水产水产4.0时代:智能化。智能水产养殖是当下正在发展和创新的新模式,它将物联网和大数据运用到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有利于弥补传统水产养殖的短板。

中国水产品消费需求量持续增加,在水产养殖中,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鱼苗种类、饲料及添加剂安全性等越来越被重视。

•上游:水产育苗、饲料生产水产养殖业上游主要涉及水产饲料行业、种苗行业、水产养殖添加剂以及水产用药等细分领域。

•中游:水产品养殖我国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龟鳖类、海珍类等一些水产品的养殖。

•下游:水产品生产加工水产品加工主要包括对各种水产品的加工,粗加工制成冷冻水产品以及腌制食品,精加工进一步制成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和罐头食品等。一些加工而成的水产品通过传统线下渠道如水产市场、超商,或日渐兴起的线下渠道如电商、社区团购等最终流向消费者。

•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品产量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包括全部海水和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他类渔业产品的最终产量。1993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水产品总产量的50%,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养殖总量为6,549.02万吨,水产品养殖产量5,224.2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9.82% ,比上年增长2.86%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13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9%,淡水养殖产量3,088.9万吨,比上年增长2.5%。预计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全球范围内,海产品和鱼类产品是谷类和牛奶之后人类食用的食物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鱼类消费占全球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的六分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45.09千克,到2020年已增加至46.39千克,2015年至2020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57%。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农业

相关推荐

光伏组件:光伏平价时代来临,组件格局持续优化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规模+技术”双轮驱动下的黄金赛道

电商:规模上升,与品牌和平台共筑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运动鞋:生产重心转移,头部品牌商格局稳定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众多,新兴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医学影像:千亿市场托起影像设备广阔发展空间,国产龙头加速重塑市场格局

轮胎:轮胎,电动车下一个「颠覆」目标

主题公园:以精品IP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娱乐体验

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

VRAR:ARVR产业历史回溯,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不断加速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水产养殖:市场景气度上行,智能化引领行业未来
2022-04-11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水产养殖的分类按养殖水域性质,水产养殖可分为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浅海滩涂养殖;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贝类养殖、虾类养殖、蟹类养殖、藻类、芡、莲、藕栽培;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工厂化养殖以及静水式、流水式养殖。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仍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

水产养殖分布区域我国海水养殖占据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相比淡水养殖,海水产品具有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大、产量高等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中国具备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辽阔的水域,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淡水水域约有2.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左右,其中可以进行养殖的水面7500万亩,还有大量的稻田具备养鱼条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且多数海区底坡度较小,平均深度不大,浅海滩涂广阔,可养面积约2000万亩,养殖潜力很大。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挖掘水产生产潜力;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水产养殖业获得较快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渔业时期水产1.0时代:手工劳动。水产养殖受到自然条件极大的束缚,主要通过人力进行劳作,是一种简单粗放的养殖模式。

•第二阶段:设施渔业时期水产水产2.0时代:机械化、设施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实现了机械与人力的结合,出现了陆基工厂、网箱等装备技术。

•第三阶段:数字渔业时期水产水产3.0时代: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场景中的应用,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率。

•第四阶段:智能渔业时期水产水产4.0时代:智能化。智能水产养殖是当下正在发展和创新的新模式,它将物联网和大数据运用到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有利于弥补传统水产养殖的短板。

中国水产品消费需求量持续增加,在水产养殖中,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鱼苗种类、饲料及添加剂安全性等越来越被重视。

•上游:水产育苗、饲料生产水产养殖业上游主要涉及水产饲料行业、种苗行业、水产养殖添加剂以及水产用药等细分领域。

•中游:水产品养殖我国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龟鳖类、海珍类等一些水产品的养殖。

•下游:水产品生产加工水产品加工主要包括对各种水产品的加工,粗加工制成冷冻水产品以及腌制食品,精加工进一步制成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和罐头食品等。一些加工而成的水产品通过传统线下渠道如水产市场、超商,或日渐兴起的线下渠道如电商、社区团购等最终流向消费者。

•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品产量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包括全部海水和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他类渔业产品的最终产量。1993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水产品总产量的50%,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养殖总量为6,549.02万吨,水产品养殖产量5,224.2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9.82% ,比上年增长2.86%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13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9%,淡水养殖产量3,088.9万吨,比上年增长2.5%。预计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全球范围内,海产品和鱼类产品是谷类和牛奶之后人类食用的食物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鱼类消费占全球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的六分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45.09千克,到2020年已增加至46.39千克,2015年至2020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57%。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