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指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故又名做商铺地产。以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等。商业地产广义上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把发展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改革开始阶段,集贸市场开始恢复。而这时期,我国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商业地产进入壁垒多,商业用房的开发被严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也开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0-199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改革开发特区逐渐出现商业,经营方式以个人开发经营、公司成立策划部经营管理两种方式为主,但业态种类并不统一固定,属于商业地产发展初期。
•发展阶段:1992-2002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逐渐出现百货店、大卖场、超市等业态的商业,这类商业出现方式以城市老商业区改造、新兴业态出现(超市)、委托专业管理公司经营等三种方式为主。
•成型阶段:2002-2012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视构建城市商品市场体系的市、县开始逐渐发展业态更加丰富的商业地产,如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CBD、专业市场,这些业态丰富的商业主要以新城区建设、拆违、旧城改造进入。
•升级阶段:2012年至今,商业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有序和成熟。商业地产开发理念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文化地产、旅游地产、时尚生活中心、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开发形式接连出现,并在各自领域取得市场实绩。
商业地产总体规模增速放缓,呈现结构性过剩。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为推动城市建设、鼓励消费等,大量出让商业用地,商业地产出现热潮,短期内呈现出结构性过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持续下降,2021年投资额达到12,445亿元,同比下降4.8%。而在2017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达到近年来的最高额13,253亿元,随后销售额呈逐年下降态势,2021年我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金额为9,692亿元,同比下降2%。
商业地产企业一方面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把握消费升级趋势,以资源优势和科技手段强化产品建设,打造优质商业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优质项目打造,积累运营经验、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资本运作和品牌输出,加速规模扩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各种新建成的写字楼不断涌现,企业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办公楼必须通过不断加深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增值服务,方能保持在市场中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前端的时刻触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变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不断优化和提供企业与用户的需求服务,形成不同项目间不同业态共生、共赢、共享的生态系统,这将逐渐形成写字楼运营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于城市更新的定位是,旨在帮助地方政府在不增加债务率的前提下,将城市区域进行收益自平衡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水平。这就对房企、商企以及设计公司的专业度、正规性提出了严峻考验。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商业地产,指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故又名做商铺地产。以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等。商业地产广义上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把发展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改革开始阶段,集贸市场开始恢复。而这时期,我国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商业地产进入壁垒多,商业用房的开发被严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也开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0-199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改革开发特区逐渐出现商业,经营方式以个人开发经营、公司成立策划部经营管理两种方式为主,但业态种类并不统一固定,属于商业地产发展初期。
•发展阶段:1992-2002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逐渐出现百货店、大卖场、超市等业态的商业,这类商业出现方式以城市老商业区改造、新兴业态出现(超市)、委托专业管理公司经营等三种方式为主。
•成型阶段:2002-2012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视构建城市商品市场体系的市、县开始逐渐发展业态更加丰富的商业地产,如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CBD、专业市场,这些业态丰富的商业主要以新城区建设、拆违、旧城改造进入。
•升级阶段:2012年至今,商业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有序和成熟。商业地产开发理念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文化地产、旅游地产、时尚生活中心、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地产开发形式接连出现,并在各自领域取得市场实绩。
商业地产总体规模增速放缓,呈现结构性过剩。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为推动城市建设、鼓励消费等,大量出让商业用地,商业地产出现热潮,短期内呈现出结构性过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持续下降,2021年投资额达到12,445亿元,同比下降4.8%。而在2017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达到近年来的最高额13,253亿元,随后销售额呈逐年下降态势,2021年我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金额为9,692亿元,同比下降2%。
商业地产企业一方面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把握消费升级趋势,以资源优势和科技手段强化产品建设,打造优质商业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优质项目打造,积累运营经验、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资本运作和品牌输出,加速规模扩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各种新建成的写字楼不断涌现,企业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办公楼必须通过不断加深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增值服务,方能保持在市场中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前端的时刻触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变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不断优化和提供企业与用户的需求服务,形成不同项目间不同业态共生、共赢、共享的生态系统,这将逐渐形成写字楼运营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于城市更新的定位是,旨在帮助地方政府在不增加债务率的前提下,将城市区域进行收益自平衡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水平。这就对房企、商企以及设计公司的专业度、正规性提出了严峻考验。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建议下载收藏本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