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成为众多“中国名片”中最亮眼的一张。从高铁、桥梁、公路、机场、港口再到水电站建设等等,中国基建实力领跑全球。美国建筑调查公司(ENR)发布的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榜单显示,2018年中国上榜企业多达75家,居全球第一;上榜中国企业国际营业额近1200亿美元,占据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进博会,无疑是全球基建重器同台竞技的“超级秀场”。作为世界第一基建大国,中国的吸引力不仅源自市场需求大、购买力强,更来自中国基建企业强大的能力。在中国基建企业向世界进军的过程中,基建重器在中国舞台上的比武胜出,意味着将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主角。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从绝对值规模来看,2018年中国基建投资规模为17.62万亿元人民币,约为美国基建投资规模的4.7倍(按照2018年汇率均值简单换算)。中国的基建投资增速整体较快,2003-2018年期间,仅2011和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低于10%,其余年份的基建投资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2013年之后中国基建投资增速也逐步趋缓。


中国用于衡量基建投资规模的指标一般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投资完成额,具体来说是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个行业投资额的总和。计算公式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于铁路、道路、水利、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39%)和道路运输业(26%)占比最高,两者合计占比超过60%。


2018年7月底,国务院提出基建补短板,加快1.35万亿地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项目融资得以改善;9-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支持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基建复苏信号逐渐明确。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请至网站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