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以“食”为天,三力模型探究国内企业崛 起之路

2019-12-12

将宠物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上游主要是活体交易环节,获得活体的主要方式包括购买(参与主体包括繁殖场、宠物店等)、赠送和领养等;中游主要是商品,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中的医药;下游主要是服务,包括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宠物培训、宠物保险等。


宠物食品处于宠物产业链的中游。宠物食品是中游商品的一种,从产品多样性来看,宠物食品包括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品等;从参与主体来看,宠物食品的参与者包括生产商、品牌商、代工企业,也包括多种不同的渠道(如宠物医院、宠物店等特种渠道,电商平台和商超渠道等)。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宠物食品消费高频、模式成熟、有增长空间,是现阶段宠物产业链中较好的赛道。


上游:繁殖、活体交易: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该环节目前发展仍然不太规范(与经济动物养殖的差异较大),从短期看难有亮眼的投资机会;中游:(1)宠物用品:产品差异化不大,且易被模仿,消费者缺乏品牌忠诚度,所以生产宠物用品的公司很难建立较深的护城河(打造宠物界的无印良品不是没有可能,难度较大);(2)宠物药品、疫苗:一方面,产品推出需要强有力的研发能力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树立口碑和品牌需时间积累。目前国内市场基本被跨国动保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若想打破这一格局,仍有较长的路要走;(3)宠物食品:食品贯穿宠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除了天然高频次、市场规模可观(市场规模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论述)的优点外,商业模式成熟、国产品牌逐渐突围也是其投资的亮点。


下游:(1)洗澡、美容、寄养等:生存能力最强的是“夫妻店”,没有规模效应,很难资本化;(2)宠物医院:是较好的商业模式,连锁化趋势明显。目前资本的参与度较高,导致新开医院数量急剧增长,宠物医生等人才供不应求,是该行业发展的短板(不是本期研究重点,后期将对宠物医院做专题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是宠物食品的主要消费国,龙头品牌商多来自欧美,但宠物零食多由中国、南美国家代工。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美国即出现了宠物专有食品,标志着宠物食品作为一个行业开始独立开来。截止目前,北美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占比约为 40%, 西欧占比约为 26%,其次为拉美和亚太地区,占比分别为 13%和 10%。以上为宠物食品消费市场的分析。而生产端的地域分布格局有所不同。



宠物零食与宠物主粮有所不同:主粮为标准化产品,可以实现高度机械化,品牌商多自建工厂、自行生产;21 世纪以来,宠物零食大量出现,成为宠物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食产品(肉干零食和咬胶为主)并不标准化,许多生产环节仍需要工人手工制作,人工成本在成本中的占比可达到 30%,中国、巴西等国家由于人工成本较低,成为世界宠物零食的主要代工厂。且随着中国人工成本逐渐提高,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成本表现出相对优势,部分宠物零食的产能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海外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同时国内宠物市场逐渐成熟,国内宠物食品市场是更值得关注的市场,也是企业现在或者未来大力开拓的市场。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多大?目前仍没有官方权威的统计数据,根据《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估计终端销售额在 300 亿元左右;根据欧睿咨询统计,终端零售额约为 120亿元。根据我们与行业内专家交流,结合市场情况,估计 2017 年中国宠物食品终端销售额约为 300-350 亿元。


2004 年至今,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变化经历两个阶段。以欧睿统计数据为例(虽然欧睿 RSP 口径数据偏小 3 倍左右,但是在计算增速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2004年-2013 年宠物食品市场的 CAGR 为 9.5%,2013 年至 2017 年的 CAGR 为 35%。



宠物食品销售额等于量价相乘,销售额增长主要靠上量,提价效应不显著。以欧睿统计数据为例,2004 年-2013 年宠物食品消费量 CAGR 约为 7.3%,2013 年-2017 年 CAGR约为 30%,而宠物食品价格涨幅不大,甚至不能覆盖 CPI。



根据专家走访结果,宠物食品出厂口径的销售额约为 100-150 亿元,终端加价率2-2.5X,与零售端的销售额吻合。


判断出厂口径的增速比终端零售口径的增速快。主要原因有二:(1)电商崛起影响渠道变革。电商使得渠道链条缩短,渠道利润可能被缩减,终端加价率会下降;(2)成熟品牌的传统经销渠道利润会逐步被压缩(皇家、雀巢、比瑞吉都是类似情况,也包括myfoodie)。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出厂口径的增速快于 RSP 口径。



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宠物数量*单只食量*商品粮渗透率*单价。下面将分别分析宠物数量、单只喂食量、商品粮渗透率和宠物食品单价 4 个驱动因素,进而对未来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1. 宠物保有量。目前中国宠物(只计算宠物猫和宠物狗)保有量约为 1.53 亿只,其中宠物狗约为 6460万只,宠物猫约为 6850万只(宠物行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有所不同,宠物数量约为 9000 万只,其中宠物狗约 5000 万只、宠物猫约 4000 万只)。



2. 宠物喂食量。单只喂食量由生物特性决定,变化不大;但是宠物食品不同品类间有代替作用(干粮、湿粮、罐头、零食等),为了计算方便,只选取主粮喂食量,零食按照消费金额/只/年计算。



3. 商品粮渗透率。根据宠物保有量、宠物食品消费量倒算宠物商品粮渗透率,根据我们测算(考虑到欧睿数据的情况,做简单调整),2017 年宠物狗商品粮渗透率接近 10%,宠物猫商品粮渗透率在 20%-30%。商品粮渗透率提升是必然趋势,主要原因有二:(1)目前宠物主中 80/90 后的占比已经超过 70 后,养宠人群年轻化、高知识化,这一代消费者经历了完整的消费者教育,更能接受“终生食用宠物粮”;(2)宠物食品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消费者教育(宠物粮的卖点很多,如营养均衡、无谷、低敏等,产品存在更新换代的可能)。



4. 单价。复盘历史,涨价逻辑比较弱,可能跟产品属性和行业发展阶段有关,我们认为未来单价可能仍然不是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核心因素,但是重要性会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年轻养宠人对宠物食品价格的敏感性下降(猫粮相对狗粮涨价逻辑更强),且产品更新换代也使得价格提升(普通商品主粮-天然粮-脱敏粮-冻干粮,畜皮咬胶-植物咬胶)。我们认为:未来宠物食品的主价格带维持稳定,但是小众产品价格提升,预计年提价幅度4%-5%。



按销售额划分,当前市场格局呈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状。终端零售销售额超过10 亿元公司(皇家、玛氏、比瑞吉)的销售额占比约为 16%;小于 1 亿元占比最大,约为71%,在 1-10 亿元之间的公司的占比仅为 13%。“沙漏”状的格局由行业发展历史决定:如我们在第 2 章中分析,宠物食品的研发、品牌主要在欧美,中国企业起家很多都是代工厂(成本决定);外资品牌在中国具有先发优势,市场的培育就是外资企业来做的。


变化趋势:类似于白酒的“次高端”,我们预计中型体量的公司增速最快。据了解,皇家增速有所放缓,有些小企业甚至没有增长,增量主要来自终端零售销售额 1-10 亿元的企业。



国产品牌从规模“1-10 亿”、“次高端”的腰部开始发力。2013 年之后,国产品牌的市占率逐步提升,由 32%提升至 46%,而海外品牌市占率逐渐下降。这一趋势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1)有些国内宠物食品企业看好国内市场,主动开拓;(2)部分外销的代工企业遭遇美国“抗生素”事件,企业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且企业家们意识到依 赖代工有一定的风险,也开始开拓国内市场;(3)电商渠道的发展为国产品牌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我们在美国走访玛氏的情况,玛氏管理层认为公司一直按照欧美的经验路径在经营,对电商这种快速变化的渠道较为“迟钝”,公司并不是缺乏发展电商渠道的能力,而是在新事物出现的初始阶段有所迟疑)。


以市场走访结合欧睿数据,中国宠物食品的 CR6 约为 23.6%,其中比瑞吉、乖宝和伯纳天纯 3 个国产品牌进入前六。



以日韩宠物食品市场作为参照标准,可以看到日韩的宠物食品行业较为集中。日本的 CR10 大约为 67%,韩国的 CR10约为 62%。根据数据统计,日本市场前十大中本土企业占 6 家,最高排第 5 位;韩国市场虽然进口品牌较多,前十大里本土品牌有 3 家,但是第 2、第 3 名均是韩国企业。



宠物食品的产品属性如何理解?(1)生产端:宠物食品在生产端接近于饲料,本质是农产品加工。产品具有一定差异性(主粮可以分为猫奶糕、幼犬/幼猫粮、成犬/成猫粮,而畜禽饲料中猪料、禽料、水产料,猪料又分为前端料、育肥料等)。但是本质差异不大,且生产壁垒不高。(2)消费端:宠物食品在消费端接近婴幼儿奶粉。与饲料不同(饲料是中间生产资料,考虑料肉比、性价比,经济属性),宠物食品更像是消费品,掺杂情感消费,对安全、营养、健康赋予心理权重大,价格敏感度较低(消费降级难,但升级容易)。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宠物经济

相关推荐

生产不含美国零部件的5G基站,中国的华为照样走向世界!

周末安排内蒙古“周边游”,呼和浩特到北京只需2小时18分钟

分布式存储越变越“硬”,“软硬一体”完胜“软硬解耦”成了主流

重磅!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三年攻坚”将在明年突破

昨日陕西迎来首条5G智慧公交线路,乘客可免费体验5G网络

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布署,其中有这7家公司入围

全球首架电动商用飞机完成首飞,助力电池产业链迎来新机

全国“钢铁大省”再现环保风暴,钢企限产,钢铁一货难求

西安迎来80亿美元新项目!打造成全球最大闪存芯片制造基地

我国首次海上发射圆满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发展的新纪元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宠以“食”为天,三力模型探究国内企业崛 起之路
2019-12-12

将宠物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上游主要是活体交易环节,获得活体的主要方式包括购买(参与主体包括繁殖场、宠物店等)、赠送和领养等;中游主要是商品,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中的医药;下游主要是服务,包括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宠物培训、宠物保险等。


宠物食品处于宠物产业链的中游。宠物食品是中游商品的一种,从产品多样性来看,宠物食品包括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品等;从参与主体来看,宠物食品的参与者包括生产商、品牌商、代工企业,也包括多种不同的渠道(如宠物医院、宠物店等特种渠道,电商平台和商超渠道等)。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宠物食品消费高频、模式成熟、有增长空间,是现阶段宠物产业链中较好的赛道。


上游:繁殖、活体交易: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该环节目前发展仍然不太规范(与经济动物养殖的差异较大),从短期看难有亮眼的投资机会;中游:(1)宠物用品:产品差异化不大,且易被模仿,消费者缺乏品牌忠诚度,所以生产宠物用品的公司很难建立较深的护城河(打造宠物界的无印良品不是没有可能,难度较大);(2)宠物药品、疫苗:一方面,产品推出需要强有力的研发能力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树立口碑和品牌需时间积累。目前国内市场基本被跨国动保企业垄断,国内企业若想打破这一格局,仍有较长的路要走;(3)宠物食品:食品贯穿宠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除了天然高频次、市场规模可观(市场规模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论述)的优点外,商业模式成熟、国产品牌逐渐突围也是其投资的亮点。


下游:(1)洗澡、美容、寄养等:生存能力最强的是“夫妻店”,没有规模效应,很难资本化;(2)宠物医院:是较好的商业模式,连锁化趋势明显。目前资本的参与度较高,导致新开医院数量急剧增长,宠物医生等人才供不应求,是该行业发展的短板(不是本期研究重点,后期将对宠物医院做专题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是宠物食品的主要消费国,龙头品牌商多来自欧美,但宠物零食多由中国、南美国家代工。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美国即出现了宠物专有食品,标志着宠物食品作为一个行业开始独立开来。截止目前,北美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市场,占比约为 40%, 西欧占比约为 26%,其次为拉美和亚太地区,占比分别为 13%和 10%。以上为宠物食品消费市场的分析。而生产端的地域分布格局有所不同。



宠物零食与宠物主粮有所不同:主粮为标准化产品,可以实现高度机械化,品牌商多自建工厂、自行生产;21 世纪以来,宠物零食大量出现,成为宠物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食产品(肉干零食和咬胶为主)并不标准化,许多生产环节仍需要工人手工制作,人工成本在成本中的占比可达到 30%,中国、巴西等国家由于人工成本较低,成为世界宠物零食的主要代工厂。且随着中国人工成本逐渐提高,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成本表现出相对优势,部分宠物零食的产能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海外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同时国内宠物市场逐渐成熟,国内宠物食品市场是更值得关注的市场,也是企业现在或者未来大力开拓的市场。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多大?目前仍没有官方权威的统计数据,根据《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估计终端销售额在 300 亿元左右;根据欧睿咨询统计,终端零售额约为 120亿元。根据我们与行业内专家交流,结合市场情况,估计 2017 年中国宠物食品终端销售额约为 300-350 亿元。


2004 年至今,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变化经历两个阶段。以欧睿统计数据为例(虽然欧睿 RSP 口径数据偏小 3 倍左右,但是在计算增速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2004年-2013 年宠物食品市场的 CAGR 为 9.5%,2013 年至 2017 年的 CAGR 为 35%。



宠物食品销售额等于量价相乘,销售额增长主要靠上量,提价效应不显著。以欧睿统计数据为例,2004 年-2013 年宠物食品消费量 CAGR 约为 7.3%,2013 年-2017 年 CAGR约为 30%,而宠物食品价格涨幅不大,甚至不能覆盖 CPI。



根据专家走访结果,宠物食品出厂口径的销售额约为 100-150 亿元,终端加价率2-2.5X,与零售端的销售额吻合。


判断出厂口径的增速比终端零售口径的增速快。主要原因有二:(1)电商崛起影响渠道变革。电商使得渠道链条缩短,渠道利润可能被缩减,终端加价率会下降;(2)成熟品牌的传统经销渠道利润会逐步被压缩(皇家、雀巢、比瑞吉都是类似情况,也包括myfoodie)。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出厂口径的增速快于 RSP 口径。



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宠物数量*单只食量*商品粮渗透率*单价。下面将分别分析宠物数量、单只喂食量、商品粮渗透率和宠物食品单价 4 个驱动因素,进而对未来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1. 宠物保有量。目前中国宠物(只计算宠物猫和宠物狗)保有量约为 1.53 亿只,其中宠物狗约为 6460万只,宠物猫约为 6850万只(宠物行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有所不同,宠物数量约为 9000 万只,其中宠物狗约 5000 万只、宠物猫约 4000 万只)。



2. 宠物喂食量。单只喂食量由生物特性决定,变化不大;但是宠物食品不同品类间有代替作用(干粮、湿粮、罐头、零食等),为了计算方便,只选取主粮喂食量,零食按照消费金额/只/年计算。



3. 商品粮渗透率。根据宠物保有量、宠物食品消费量倒算宠物商品粮渗透率,根据我们测算(考虑到欧睿数据的情况,做简单调整),2017 年宠物狗商品粮渗透率接近 10%,宠物猫商品粮渗透率在 20%-30%。商品粮渗透率提升是必然趋势,主要原因有二:(1)目前宠物主中 80/90 后的占比已经超过 70 后,养宠人群年轻化、高知识化,这一代消费者经历了完整的消费者教育,更能接受“终生食用宠物粮”;(2)宠物食品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消费者教育(宠物粮的卖点很多,如营养均衡、无谷、低敏等,产品存在更新换代的可能)。



4. 单价。复盘历史,涨价逻辑比较弱,可能跟产品属性和行业发展阶段有关,我们认为未来单价可能仍然不是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核心因素,但是重要性会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年轻养宠人对宠物食品价格的敏感性下降(猫粮相对狗粮涨价逻辑更强),且产品更新换代也使得价格提升(普通商品主粮-天然粮-脱敏粮-冻干粮,畜皮咬胶-植物咬胶)。我们认为:未来宠物食品的主价格带维持稳定,但是小众产品价格提升,预计年提价幅度4%-5%。



按销售额划分,当前市场格局呈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状。终端零售销售额超过10 亿元公司(皇家、玛氏、比瑞吉)的销售额占比约为 16%;小于 1 亿元占比最大,约为71%,在 1-10 亿元之间的公司的占比仅为 13%。“沙漏”状的格局由行业发展历史决定:如我们在第 2 章中分析,宠物食品的研发、品牌主要在欧美,中国企业起家很多都是代工厂(成本决定);外资品牌在中国具有先发优势,市场的培育就是外资企业来做的。


变化趋势:类似于白酒的“次高端”,我们预计中型体量的公司增速最快。据了解,皇家增速有所放缓,有些小企业甚至没有增长,增量主要来自终端零售销售额 1-10 亿元的企业。



国产品牌从规模“1-10 亿”、“次高端”的腰部开始发力。2013 年之后,国产品牌的市占率逐步提升,由 32%提升至 46%,而海外品牌市占率逐渐下降。这一趋势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1)有些国内宠物食品企业看好国内市场,主动开拓;(2)部分外销的代工企业遭遇美国“抗生素”事件,企业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且企业家们意识到依 赖代工有一定的风险,也开始开拓国内市场;(3)电商渠道的发展为国产品牌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我们在美国走访玛氏的情况,玛氏管理层认为公司一直按照欧美的经验路径在经营,对电商这种快速变化的渠道较为“迟钝”,公司并不是缺乏发展电商渠道的能力,而是在新事物出现的初始阶段有所迟疑)。


以市场走访结合欧睿数据,中国宠物食品的 CR6 约为 23.6%,其中比瑞吉、乖宝和伯纳天纯 3 个国产品牌进入前六。



以日韩宠物食品市场作为参照标准,可以看到日韩的宠物食品行业较为集中。日本的 CR10 大约为 67%,韩国的 CR10约为 62%。根据数据统计,日本市场前十大中本土企业占 6 家,最高排第 5 位;韩国市场虽然进口品牌较多,前十大里本土品牌有 3 家,但是第 2、第 3 名均是韩国企业。



宠物食品的产品属性如何理解?(1)生产端:宠物食品在生产端接近于饲料,本质是农产品加工。产品具有一定差异性(主粮可以分为猫奶糕、幼犬/幼猫粮、成犬/成猫粮,而畜禽饲料中猪料、禽料、水产料,猪料又分为前端料、育肥料等)。但是本质差异不大,且生产壁垒不高。(2)消费端:宠物食品在消费端接近婴幼儿奶粉。与饲料不同(饲料是中间生产资料,考虑料肉比、性价比,经济属性),宠物食品更像是消费品,掺杂情感消费,对安全、营养、健康赋予心理权重大,价格敏感度较低(消费降级难,但升级容易)。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宠物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