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气泡,可将原本寿命翻倍增长到200年

2020-01-07

新华社东京1月6日电日本一家企业最近发明了可减少钢筋混凝土中气泡的新技术,据称可将原本使用寿命约100年的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到200年以上。




报道称,日本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到2033年,日本63%的道路桥梁和42%的隧道建筑年龄将超过50年,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新技术有望在今后帮助应对这个问题,可减少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费用。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拌合前或拌合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根据外加剂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减水剂、膨胀剂、速凝剂、缓凝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具有用量少、占用成本低,作用大的特点,在下游建筑施工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比如在不改变各种原材料配比及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在混凝土中掺加0.2%~0.5%的混凝土减水剂,可有效减少水泥用量,达到同样的混凝土标号,可节约15%~25%的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少水的用量,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使用寿命。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处于建筑行业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是合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和工业萘,以及原料端的环氧乙烷;下游是建材类企业及建筑施工企业。上游行业集中度较高,生产聚醚单体的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并且只能短距离运输,生产厂商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资金实力较强的大型的民营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三江化工等;聚醚单体的生产对原材采购依赖性较强,行业集中度也较高,厂家主要奥克股份、科隆精华、三江化工、皇马科技等企业,四家厂商聚醚单体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30%。下游行业主要是生产商品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的中国建材、西部建设等建材企业,行业集中度也较低。




混凝土行业技术门槛低,容易复制,导致企业数目众多,2017年预拌混凝土企业就达到11495家,产能利用率也仅为32%;另外由于行业长尾小企业数量众多,管理粗放,噪声扰民、粉尘污染、污水乱排等现象突出。针对这些现状,住建部2014年出台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对混凝土生产企业厂区布局、生产设备、废水废浆处理、废气混凝土处理、以及噪声和粉尘排放做了明确要求,以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并满足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各省市参照住建部提出的绿色生产与管理技术规程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地方绿色生产与管理技术规程。2017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泥散装率达到65%,预拌混凝土使用量保持在18亿立方米左右,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1亿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55%。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继续做好污染整治,环保监管标准较以往大幅提高。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建筑建材

相关推荐

追溯动漫产业发展,从低幼系列到神话题材,实现成功突围

房价利率重新调整!新政来临已购房者面临二选一

结直肠癌迎来早期筛查新方法,血浆可提取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

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厂出现逆转,2011年以来首超波音!

贵州实施疫苗数字化监控!3月底前全国实现疫苗可追溯、可核查

L3自动驾驶技术基本成熟,韩欲当全球第一?并提出L4自动驾驶思路

全国首批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已交付,加满只需10分钟可续航300公里

史上最严苛的空调能效标准即将颁布,市场淘汰率或在45%左右

中国自主造首个纯电动客船在武汉试运行,全程采用全锂电池推进

西南油气田总产量增幅占全国1/3,2035年将建成全国最大天然气工业基地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新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气泡,可将原本寿命翻倍增长到200年
2020-01-07

新华社东京1月6日电日本一家企业最近发明了可减少钢筋混凝土中气泡的新技术,据称可将原本使用寿命约100年的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到200年以上。




报道称,日本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到2033年,日本63%的道路桥梁和42%的隧道建筑年龄将超过50年,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新技术有望在今后帮助应对这个问题,可减少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费用。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拌合前或拌合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根据外加剂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减水剂、膨胀剂、速凝剂、缓凝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具有用量少、占用成本低,作用大的特点,在下游建筑施工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比如在不改变各种原材料配比及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在混凝土中掺加0.2%~0.5%的混凝土减水剂,可有效减少水泥用量,达到同样的混凝土标号,可节约15%~25%的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少水的用量,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使用寿命。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处于建筑行业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是合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和工业萘,以及原料端的环氧乙烷;下游是建材类企业及建筑施工企业。上游行业集中度较高,生产聚醚单体的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并且只能短距离运输,生产厂商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资金实力较强的大型的民营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三江化工等;聚醚单体的生产对原材采购依赖性较强,行业集中度也较高,厂家主要奥克股份、科隆精华、三江化工、皇马科技等企业,四家厂商聚醚单体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30%。下游行业主要是生产商品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的中国建材、西部建设等建材企业,行业集中度也较低。




混凝土行业技术门槛低,容易复制,导致企业数目众多,2017年预拌混凝土企业就达到11495家,产能利用率也仅为32%;另外由于行业长尾小企业数量众多,管理粗放,噪声扰民、粉尘污染、污水乱排等现象突出。针对这些现状,住建部2014年出台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对混凝土生产企业厂区布局、生产设备、废水废浆处理、废气混凝土处理、以及噪声和粉尘排放做了明确要求,以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并满足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各省市参照住建部提出的绿色生产与管理技术规程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地方绿色生产与管理技术规程。2017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泥散装率达到65%,预拌混凝土使用量保持在18亿立方米左右,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1亿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55%。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继续做好污染整治,环保监管标准较以往大幅提高。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建筑建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