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指产生于网络、兴起于网络的文字内容形式。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学也从小众的文学形式,发展成为原创内容的新兴力量。
网文作品区别于出版作品的特征为:(1)网文作品拥有充足的“网感”,追求刺激观感与爽感,阅读与更新速度通常以日计算,总裁文、萌宠文均为常见的网文小说题材,小说人设通常为读者带来良好的沉浸感与代入感。(2)网文作品互动性强,阅读平台会在单部作品及作者个人页面设置互动专区,读者可实时评论、催更甚至要求作者改变情节设定。(3)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包括VIP付费订阅阅读、粉丝打赏、广告植入及IP授权改编等,网文作者比出版作者拥有更多元的作品变现途径。
网络文学市场自1998年萌芽以来,已经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从模仿金庸古龙的武侠玄幻题材,到军事、科幻、穿越、言情、悬疑等题材的百花齐放,从PC端以起点、纵横为代表的论坛网站,到QQ、掌阅等移动端App、公众号的渠道重构,网络文学作品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和影响着一代代读者。
我国网文市场发展可分为四阶段,分别为初始兴起阶段(1998年-2002年)、成熟发展阶段(2002年-2010年)、过渡转化阶段(2010年-2014年)、移动互联阶段(2014年-至今)。1998年蔡智恒在台南成功大学电子公告栏(BBS)上发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认为拉开了网络文学兴起的大幕。这一阶段网络文学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形成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2002年起点中文网正式成立,随后推出VIP阅读模式,自此网络文学付费阅读模式开启,网络文学行业逐渐成熟,题材以玄幻仙侠为主,网络文学作家群体开始专业化。2010年后,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开始从电脑转向移动设备。2014年以后,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基本完成,网络文学进入移动互联时代,IP运营、广告投放、粉丝打赏等新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网络文学是根植于网络社会中的内容形态,也深受大众网民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45.71亿元,同比增长60.72%,2013-2016年CAGR44.9%。
2015年以来,随着打击盗版等政策红利落地,网络文学用户数增速明显回升。CNNIC数据显示,2013-2016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从2.7亿增长至3.3亿,CAGR6.7%。2017年上半年,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3.5亿,同比增长14.5%,增速较2015年出现明显回升。
网文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从供给端来看得益于创作端不断强大,一方面丰富度、精品度不断提升,能够给用户带来足够多,足够有吸引力精品网络文学内容;另一方面,网文作者激励机制也在不断成熟,保证了优质作品的可持续产出。
签约、晋升、福利保障及培养四部分构成的成长体系日益成熟。
签约体系:业余写手到签约作家转化率不到1%。签约意味着网络文学业务创作者转变职业写手,享有阅读平台的服务同时承担写作义务,也意味着已经创作出较为热门的作品,作品上架由免费阅读转为VIP付费订阅。对大部分网文作家而言,由写作爱好者转化为签约作家是晋升比例最低、最具挑战性的一步。以起点中文网为例,由于要保证签约作品及作家资源的质量,每月开V数量限定在200个左右,开V作家同时要承担付费作品收入不足的风险,一半左右的开V作品由免费转付费后流失了大部分读者,被迫下架重新沦为免费作品。
签约方式直接关系作者后续发展和收益。各大网站签约方法大致分为分成签约和买断签约两种。分成签约,就是作品的收益跟网站按照一定的比例与作者分享,版权依然归作者所有。各个网站在分成比例上有不同,由于竞争的原因经常调整比例。VIP上架作者一般选择分成签约,升值空间大,收益弹性大。买断签约,就是网站用确定的价格买断作品,类似传统出版的稿酬模式,以千字多少钱敲定一本书的最终收益。
晋升体系:由入门级作者到白金大神,层层脱颖。签约后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成为网络文学业内真正的一员,在踏过签约门槛后需要面对如何晋升到金字塔顶端,成为大神甚至白金级作者。与多数职业一样,网络文学作者等级与收益也形成明显的金字塔式结构,对其等级的划分各大网站不同。绝大多数作者处于金字塔的底端,作品人气有限,收入也有限;而极少数作者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拥有高人气、高收入。
服务体系:从创作培养到版权开发一条龙服务。网络文学作者在成长过程中,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提高作者写作水平,网站通过作家网络学堂、作家培训班、作家沙龙、作家峰会等建立全面的培训体系。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一一网络文学大学在京宣告成立,莫言担任名誉校长,同年12月,国内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2014年底,腾讯文学针对大神作家提出“作品制作人”和“一人一千万”制度,弥补“工作室”制度下对网文作家写作及IP开发的重视程度缺失。2015年,起点、创世中文以及中文在线相继创办“星计划作家培训班”“创世中文作家培训班”和“鲁迅文学院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开设培训班已经成为文学网站的一种潮流。除作家写作方面的培养外,阅读平台还会为作者提供个人宣传、出版服务,版权运营、粉丝管理等服务,代理作家经纪人职能。
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内容产生生产、营销门槛,使得盗版内容变得成本更加低廉。而对内容产业来说,文学、音乐等产业由于盗版成本相对低,从而成为盗版影响核心内容领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盗版网络文学给产业带来损失为79.8亿元,是2016年正版市场的(45.71亿元)的1.7倍。从盗版渠道来看,PC端,盗版文学网站、资源下载网站、论坛/贴吧是核心盗版内容获取渠道;从移动端来看,搜索引擎和下载成为用户获取盗版内容核心方式。由此可见,对于网络文学盗版市场打击将有利于加速市场增长,有利于正版内容提供商提高市占率,有利于提高单用户付费收入,有利于作者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产业良性循环。
2016年,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了对网络文学盗版打击: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确定专项行动工作目标:突出整治未经授权非法传播网络文学、影视、新闻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保障有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016年12月国家版权局通报了查处的21起典型案件。
2017年2月15日,国家版权局印发了《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新的规划成为未来5年版权领域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与《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相比,新的规划强调了要实施版权严格保护,要不断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从而奠定了未来5年版权保护将不断趋严的大趋势。此外,新的规划突出了网络新媒体领域版权监管,也顺应了网生内容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剑网行动”将持续展开,网络文学、音乐、动漫、游戏等之前侵权较多的领域有望受到持续版权严格保护。
除盗版外,设计知识产权的抄袭是困扰网络文学发展的另一大难题,网文作者抄袭、洗稿的现象屡禁不止。在当前著作权下,抄袭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字面抄袭,指语句的相同或近似;第二种为非字面抄袭,指翻译外语作品作为自己的作品,或在他人作品基础上改编情节构成情节串联和实质性相似。针对广泛的抄袭行为,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随着法律法规关于抄袭行为的界定及认定标准逐步细化,监管及处罚力度逐步加大,政策向取证困难的被侵权人倾斜,抄袭现象有望在制度的规范下得到有效控制。
网文内容监管方面一直相对滞后,其中不乏网文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获得人气,以低俗内容为卖点。为了引导网络文学内容的健康发展,广电总局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分别于2017年6月发布了《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对网络文学和IP改编的题材进行了详细的限定。至此,从上游网络文学IP版权方到下游影游开发改编方,都置于重重监管之下,低俗、猎奇的题材将受到约束。
从行业监管趋势来看,一方面,政府实行网络新媒体版权严格监管,为行业发展提供良性的土壤;另一方面,随着行业不断成熟,著作权界定和保护将成为保护作者权益重要领域;此外,网络新媒体内容领域监管是近年来政策加码重要领域,网络文学领域内容监管常态化也将成为趋势,纯粹监管套利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政策风险。
网络文学核心产业链由内容端和阅读平台组成,延伸产业链包括版权运营平台及下游变现渠道,本章将重点分析网络文学核心产业链。平台端核心在于面向用户,提供网络文学阅读服务,通过用户付费实现收入,由于最初作者通过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因此大多数网文平台实现了内容+平台一体化运营。同时,阅读巨头还兼具版权运营开发能力,通过将IP输出到影视、游戏、动漫及实体衍生品领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变现;另一方面,随着网文产业链不断成熟,内容端独立成立版权运营公司初露苗头,其核心在于优质作者的发掘和版权代理&运营,通过版权授权实现收入。
根据Frost & Sullivan研究报告数据,2017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将超60亿元,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速有望保持在30%左右。根据阅文集团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6年盗版网络文学内容的存在给市场带来大约114亿元的价值损失,是当年网络文学市场收入的两倍以上。在2017年一季度对网络文学内容调查中,有4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线支付受版权保护的内容,2013-2016年,PC端的付费率由1.3%提升至2.0%,移动端的付费率由3.3%提升至7.0%,预计2020年,PC端的付费率有望提升至4.8%,而移动端的付费率有望提升至14.5%。
国内首家吨级量子点材料投产,年产值1.8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工信部:2020年新能源车补贴不会继续退坡,新能源汽车板块利好发展
国内首个酒店在线服务标准正式发布,遏制乱象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网络文学是指产生于网络、兴起于网络的文字内容形式。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学也从小众的文学形式,发展成为原创内容的新兴力量。
网文作品区别于出版作品的特征为:(1)网文作品拥有充足的“网感”,追求刺激观感与爽感,阅读与更新速度通常以日计算,总裁文、萌宠文均为常见的网文小说题材,小说人设通常为读者带来良好的沉浸感与代入感。(2)网文作品互动性强,阅读平台会在单部作品及作者个人页面设置互动专区,读者可实时评论、催更甚至要求作者改变情节设定。(3)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包括VIP付费订阅阅读、粉丝打赏、广告植入及IP授权改编等,网文作者比出版作者拥有更多元的作品变现途径。
网络文学市场自1998年萌芽以来,已经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从模仿金庸古龙的武侠玄幻题材,到军事、科幻、穿越、言情、悬疑等题材的百花齐放,从PC端以起点、纵横为代表的论坛网站,到QQ、掌阅等移动端App、公众号的渠道重构,网络文学作品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和影响着一代代读者。
我国网文市场发展可分为四阶段,分别为初始兴起阶段(1998年-2002年)、成熟发展阶段(2002年-2010年)、过渡转化阶段(2010年-2014年)、移动互联阶段(2014年-至今)。1998年蔡智恒在台南成功大学电子公告栏(BBS)上发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认为拉开了网络文学兴起的大幕。这一阶段网络文学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形成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2002年起点中文网正式成立,随后推出VIP阅读模式,自此网络文学付费阅读模式开启,网络文学行业逐渐成熟,题材以玄幻仙侠为主,网络文学作家群体开始专业化。2010年后,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开始从电脑转向移动设备。2014年以后,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基本完成,网络文学进入移动互联时代,IP运营、广告投放、粉丝打赏等新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网络文学是根植于网络社会中的内容形态,也深受大众网民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45.71亿元,同比增长60.72%,2013-2016年CAGR44.9%。
2015年以来,随着打击盗版等政策红利落地,网络文学用户数增速明显回升。CNNIC数据显示,2013-2016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从2.7亿增长至3.3亿,CAGR6.7%。2017年上半年,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3.5亿,同比增长14.5%,增速较2015年出现明显回升。
网文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从供给端来看得益于创作端不断强大,一方面丰富度、精品度不断提升,能够给用户带来足够多,足够有吸引力精品网络文学内容;另一方面,网文作者激励机制也在不断成熟,保证了优质作品的可持续产出。
签约、晋升、福利保障及培养四部分构成的成长体系日益成熟。
签约体系:业余写手到签约作家转化率不到1%。签约意味着网络文学业务创作者转变职业写手,享有阅读平台的服务同时承担写作义务,也意味着已经创作出较为热门的作品,作品上架由免费阅读转为VIP付费订阅。对大部分网文作家而言,由写作爱好者转化为签约作家是晋升比例最低、最具挑战性的一步。以起点中文网为例,由于要保证签约作品及作家资源的质量,每月开V数量限定在200个左右,开V作家同时要承担付费作品收入不足的风险,一半左右的开V作品由免费转付费后流失了大部分读者,被迫下架重新沦为免费作品。
签约方式直接关系作者后续发展和收益。各大网站签约方法大致分为分成签约和买断签约两种。分成签约,就是作品的收益跟网站按照一定的比例与作者分享,版权依然归作者所有。各个网站在分成比例上有不同,由于竞争的原因经常调整比例。VIP上架作者一般选择分成签约,升值空间大,收益弹性大。买断签约,就是网站用确定的价格买断作品,类似传统出版的稿酬模式,以千字多少钱敲定一本书的最终收益。
晋升体系:由入门级作者到白金大神,层层脱颖。签约后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成为网络文学业内真正的一员,在踏过签约门槛后需要面对如何晋升到金字塔顶端,成为大神甚至白金级作者。与多数职业一样,网络文学作者等级与收益也形成明显的金字塔式结构,对其等级的划分各大网站不同。绝大多数作者处于金字塔的底端,作品人气有限,收入也有限;而极少数作者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拥有高人气、高收入。
服务体系:从创作培养到版权开发一条龙服务。网络文学作者在成长过程中,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提高作者写作水平,网站通过作家网络学堂、作家培训班、作家沙龙、作家峰会等建立全面的培训体系。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一一网络文学大学在京宣告成立,莫言担任名誉校长,同年12月,国内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2014年底,腾讯文学针对大神作家提出“作品制作人”和“一人一千万”制度,弥补“工作室”制度下对网文作家写作及IP开发的重视程度缺失。2015年,起点、创世中文以及中文在线相继创办“星计划作家培训班”“创世中文作家培训班”和“鲁迅文学院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开设培训班已经成为文学网站的一种潮流。除作家写作方面的培养外,阅读平台还会为作者提供个人宣传、出版服务,版权运营、粉丝管理等服务,代理作家经纪人职能。
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内容产生生产、营销门槛,使得盗版内容变得成本更加低廉。而对内容产业来说,文学、音乐等产业由于盗版成本相对低,从而成为盗版影响核心内容领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盗版网络文学给产业带来损失为79.8亿元,是2016年正版市场的(45.71亿元)的1.7倍。从盗版渠道来看,PC端,盗版文学网站、资源下载网站、论坛/贴吧是核心盗版内容获取渠道;从移动端来看,搜索引擎和下载成为用户获取盗版内容核心方式。由此可见,对于网络文学盗版市场打击将有利于加速市场增长,有利于正版内容提供商提高市占率,有利于提高单用户付费收入,有利于作者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产业良性循环。
2016年,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了对网络文学盗版打击: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确定专项行动工作目标:突出整治未经授权非法传播网络文学、影视、新闻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保障有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2016年12月国家版权局通报了查处的21起典型案件。
2017年2月15日,国家版权局印发了《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新的规划成为未来5年版权领域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与《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相比,新的规划强调了要实施版权严格保护,要不断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从而奠定了未来5年版权保护将不断趋严的大趋势。此外,新的规划突出了网络新媒体领域版权监管,也顺应了网生内容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剑网行动”将持续展开,网络文学、音乐、动漫、游戏等之前侵权较多的领域有望受到持续版权严格保护。
除盗版外,设计知识产权的抄袭是困扰网络文学发展的另一大难题,网文作者抄袭、洗稿的现象屡禁不止。在当前著作权下,抄袭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字面抄袭,指语句的相同或近似;第二种为非字面抄袭,指翻译外语作品作为自己的作品,或在他人作品基础上改编情节构成情节串联和实质性相似。针对广泛的抄袭行为,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随着法律法规关于抄袭行为的界定及认定标准逐步细化,监管及处罚力度逐步加大,政策向取证困难的被侵权人倾斜,抄袭现象有望在制度的规范下得到有效控制。
网文内容监管方面一直相对滞后,其中不乏网文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获得人气,以低俗内容为卖点。为了引导网络文学内容的健康发展,广电总局和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分别于2017年6月发布了《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对网络文学和IP改编的题材进行了详细的限定。至此,从上游网络文学IP版权方到下游影游开发改编方,都置于重重监管之下,低俗、猎奇的题材将受到约束。
从行业监管趋势来看,一方面,政府实行网络新媒体版权严格监管,为行业发展提供良性的土壤;另一方面,随着行业不断成熟,著作权界定和保护将成为保护作者权益重要领域;此外,网络新媒体内容领域监管是近年来政策加码重要领域,网络文学领域内容监管常态化也将成为趋势,纯粹监管套利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政策风险。
网络文学核心产业链由内容端和阅读平台组成,延伸产业链包括版权运营平台及下游变现渠道,本章将重点分析网络文学核心产业链。平台端核心在于面向用户,提供网络文学阅读服务,通过用户付费实现收入,由于最初作者通过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因此大多数网文平台实现了内容+平台一体化运营。同时,阅读巨头还兼具版权运营开发能力,通过将IP输出到影视、游戏、动漫及实体衍生品领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变现;另一方面,随着网文产业链不断成熟,内容端独立成立版权运营公司初露苗头,其核心在于优质作者的发掘和版权代理&运营,通过版权授权实现收入。
根据Frost & Sullivan研究报告数据,2017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将超60亿元,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速有望保持在30%左右。根据阅文集团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6年盗版网络文学内容的存在给市场带来大约114亿元的价值损失,是当年网络文学市场收入的两倍以上。在2017年一季度对网络文学内容调查中,有4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线支付受版权保护的内容,2013-2016年,PC端的付费率由1.3%提升至2.0%,移动端的付费率由3.3%提升至7.0%,预计2020年,PC端的付费率有望提升至4.8%,而移动端的付费率有望提升至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