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着力打造人工智能, “3+1”推动各产业深度融合

2019-11-20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的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创新应用先导区为核心平台,进一步汇聚创新资源,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


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的创建方案以“3+1”领域为先导,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寻找突破口、探索新路径。其中,3个重点产业:在智能轨道交通领域,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在智能家居领域,探索构建以孵化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孵化建设智能家居全产业链体系;在超高清视频领域,探索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1”个平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探索以智能制造为内核,构建工业互联网驱动的工业新生态。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依靠算法、算力和数据三大因素。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来看,早期人工智能基本处于概念的提出和算法框架研究创新阶段,一方面受制于计算资源的不足,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足够的训练数据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芯片性能的不足也限制着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2010年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物联网和大数据逐渐兴起,使得人工智能依赖的数据资源得以解决。同时,核心芯片性能的提升,也使得算力得到大幅提升。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框架和基础硬件的强化成为本轮人工智能的主要推动力,使得人工智能从技术层面落地到商业应用。


人工智能的研究核心围绕在如何使机器具备人类智能,其架构可分为基础支持层、技术层、应用层。基础支持层包括大数据、计算力和算法,基础支持层中的数据可以比作人工智能的燃料、算法可以比作人工智能的发动机,数据量、运算能力提升以及深度学习算法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技术层侧重人类智能的某一方面,包括视觉类技术(机器视觉、计算机视觉)、语音类技术(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自然语言处理类技术、人机交互等;应用层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落地,可以是具体的产品、装备(如智能检测装备),也可以是一类解决方案(如人脸识别)。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了国家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确定了人工智能的四项重点任务(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二是重点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四是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从政策方面给予了行业发展重要的支持。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请至网站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

水泥不够用了,工地要停工了?环境整顿水泥停窑4个月

生猪稳产奏效,猪价出现转折点,持续降价趋势平稳

易捷行云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正式入围云计算国家队

13价肺炎疫苗上市在即,打破辉瑞独家垄断,疫苗接种实现自主可

58同城、安居客可线上直观感受装修效果,零装修实现原景原图

玉米在建筑业大有作为,石膏板带动周边农业发展

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实现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全省首例

耗资40亿!全国最大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正式投运,可服务超30

河北多地现天然气限购通知,按立方价格设置限额标准

中国挑战“基建狂魔”,创造世界首例原位3D打印双层示范建筑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青岛着力打造人工智能, “3+1”推动各产业深度融合
2019-11-20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的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式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创新应用先导区为核心平台,进一步汇聚创新资源,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


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的创建方案以“3+1”领域为先导,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寻找突破口、探索新路径。其中,3个重点产业:在智能轨道交通领域,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在智能家居领域,探索构建以孵化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孵化建设智能家居全产业链体系;在超高清视频领域,探索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1”个平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探索以智能制造为内核,构建工业互联网驱动的工业新生态。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依靠算法、算力和数据三大因素。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来看,早期人工智能基本处于概念的提出和算法框架研究创新阶段,一方面受制于计算资源的不足,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足够的训练数据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芯片性能的不足也限制着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2010年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物联网和大数据逐渐兴起,使得人工智能依赖的数据资源得以解决。同时,核心芯片性能的提升,也使得算力得到大幅提升。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框架和基础硬件的强化成为本轮人工智能的主要推动力,使得人工智能从技术层面落地到商业应用。


人工智能的研究核心围绕在如何使机器具备人类智能,其架构可分为基础支持层、技术层、应用层。基础支持层包括大数据、计算力和算法,基础支持层中的数据可以比作人工智能的燃料、算法可以比作人工智能的发动机,数据量、运算能力提升以及深度学习算法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技术层侧重人类智能的某一方面,包括视觉类技术(机器视觉、计算机视觉)、语音类技术(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自然语言处理类技术、人机交互等;应用层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落地,可以是具体的产品、装备(如智能检测装备),也可以是一类解决方案(如人脸识别)。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了国家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确定了人工智能的四项重点任务(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推动智能产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二是重点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四是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从政策方面给予了行业发展重要的支持。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请至网站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