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两周完成开发,现已开始动物试验,最快4月进入临床

2020-02-10

日前,中国科研团队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这距离中国疾控中心124日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仅两周时间,最快4月进入临床。第一财经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这款疫苗由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生物技术公司斯微生物共同设计开发,斯微生物提供生产疫苗样本。周日,新疫苗的样本已经在100多只健康的小鼠身上注射。中国疾控中心的官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进展,不过强调:“这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要用到人还有很多‘步’要走。”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疫苗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萌芽时期:12世纪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英国出现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手段,疫苗成为免疫手法进入人类医学界;2)第一次疫苗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巴斯德通过处理病原微生物使其失去或减低毒性,发明减毒活疫苗技术,狂犬病疫苗、卡介苗等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初曾设计采用鸡胚细胞减毒,后用改用地鼠肾细胞减毒,后再采用动物神经外传代和空斑纯化交替筛选的方案。减毒活技术可使弱毒病毒更均一,特性更稳定;3)第二次疫苗革命:20世纪中叶开始,从病原体分离提取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组分制成疫苗,发明了白喉类毒素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以化学的方法提取、纯化细菌表面夹膜多糖而制成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20世纪中叶疫苗发展史中重要的成就之一。如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23价多糖疫苗、Hib疫苗等均采用多糖蛋白结合方法制成。4)第三次疫苗革命:20世纪70年代开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操作,发明了基因重组疫苗技术,代表药物是乙肝疫苗(酵母和CHO)、流感疫苗等;5)第四次疫苗革命:21世纪后,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开发以基因组为基础的疫苗发展策略,称之为反向疫苗学。5价轮状病毒疫苗、流感活疫苗即是通过反向疫苗新技术研制。




疫苗可以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种。其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一定法使病原体的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由完整微生物组成疫苗产品,减毒活疫苗接种次数少、疫效果好、反应小,但稳定性,有独立反祖现象。灭活疫苗将病原体经培养、灭活、纯化处理获得保留病原几乎全部组分疫苗品,稳定性好,反应小,但需要多次接种,疫效果较。亚单位疫苗用微生物某种表结构成分能诱产生抗体的疫苗产品,纯度较高,副反应小,需多次接种。




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在私人市场的拉动下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19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2%。随着我国疫苗管理法首次落地,疫苗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加上中国疫苗市场供不应求,多个创新型疫苗上市,且人口基数大,未来增长可期,预计2019年疫苗市场规模约311亿元,十年后增长至1009亿元,增长了三倍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2%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疫苗

相关推荐

基因编辑细胞可在体内存活数月,未来有望治愈癌症等多种疾病

比特币正式突破一万美元大关,距离减半不足百天,将再迎价格新高

清华大学携手快手推出“学堂在线”教育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化

新一代游戏手机发布,搭载双IC触控芯片,顶配版或将达到16GB内存

材料加工占据激光产业链主要市场,国产替代继续深化

大疆无人机执行2.1亿平方米防疫消杀任务,多重优势迎产业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助力疫情防控:精准筛查、推演疫情、溯源病毒

17家企业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工作,启动16个应急攻关项目

首家驻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军队医院获批,送检时间压缩至4h

全国下发“停售令”和“停工令”,房企陆续转战“线上营销”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新冠肺炎疫苗两周完成开发,现已开始动物试验,最快4月进入临床
2020-02-10

日前,中国科研团队宣布,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这距离中国疾控中心124日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仅两周时间,最快4月进入临床。第一财经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这款疫苗由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生物技术公司斯微生物共同设计开发,斯微生物提供生产疫苗样本。周日,新疫苗的样本已经在100多只健康的小鼠身上注射。中国疾控中心的官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进展,不过强调:“这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要用到人还有很多‘步’要走。”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疫苗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萌芽时期:12世纪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英国出现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手段,疫苗成为免疫手法进入人类医学界;2)第一次疫苗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巴斯德通过处理病原微生物使其失去或减低毒性,发明减毒活疫苗技术,狂犬病疫苗、卡介苗等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初曾设计采用鸡胚细胞减毒,后用改用地鼠肾细胞减毒,后再采用动物神经外传代和空斑纯化交替筛选的方案。减毒活技术可使弱毒病毒更均一,特性更稳定;3)第二次疫苗革命:20世纪中叶开始,从病原体分离提取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组分制成疫苗,发明了白喉类毒素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以化学的方法提取、纯化细菌表面夹膜多糖而制成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20世纪中叶疫苗发展史中重要的成就之一。如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23价多糖疫苗、Hib疫苗等均采用多糖蛋白结合方法制成。4)第三次疫苗革命:20世纪70年代开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操作,发明了基因重组疫苗技术,代表药物是乙肝疫苗(酵母和CHO)、流感疫苗等;5)第四次疫苗革命:21世纪后,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开发以基因组为基础的疫苗发展策略,称之为反向疫苗学。5价轮状病毒疫苗、流感活疫苗即是通过反向疫苗新技术研制。




疫苗可以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种。其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一定法使病原体的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由完整微生物组成疫苗产品,减毒活疫苗接种次数少、疫效果好、反应小,但稳定性,有独立反祖现象。灭活疫苗将病原体经培养、灭活、纯化处理获得保留病原几乎全部组分疫苗品,稳定性好,反应小,但需要多次接种,疫效果较。亚单位疫苗用微生物某种表结构成分能诱产生抗体的疫苗产品,纯度较高,副反应小,需多次接种。




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在私人市场的拉动下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19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2%。随着我国疫苗管理法首次落地,疫苗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加上中国疫苗市场供不应求,多个创新型疫苗上市,且人口基数大,未来增长可期,预计2019年疫苗市场规模约311亿元,十年后增长至1009亿元,增长了三倍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2%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疫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