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不足,维生素价格涨幅翻倍,逼近历史最高价

2020-03-05

2019年部分维生素品种报价已经上涨的基础上,2020年以来,维生素价格维持强势上涨态势。据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维生素B1、生物素2%、维生素K3、维生素E、叶酸等价格涨幅较大,其中,维生素B1涨幅翻倍,生物素2%涨超80%,逼近历史最高价330/千克。




对于年初以来维生素价格普涨的现象,上市公司兄弟科技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维生素产业供需格局的特殊性,其中大部分维生素产能的70-80%都在中国,但是消耗量的70%左右都在国外,国内有春节假期,国外大部分都是正常生产,此次疫情导致复工延期,复工的节奏、物流运输的影响、疫情的走势都有不确定性,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了维生素产品普涨的行情。国盛证券指出,目前维生素行业整体库存较低,处于行业补库存周期,而突发的新冠疫情使维生素生产厂家延迟复工、物流受限,供给端减少,导致行业13种维生素中除了部分品种因库存较高没有涨价外,其余品种均在涨价,行业景气度超预期。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从食物中获取的微量有机物质,在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属于调节物质。动物体内无法自行合成绝大多数维生素,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获取。虽然人体对维生素需求量很小(毫克、微克/日),可一旦缺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行业上游原料主要是石油化工品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对其加工形成重要中间体,进而再加工成维生素。维生素行业上游是石油化工行业以及玉米、大豆供应商,对于大宗生产原料供应商,维生素行业对其议价能力弱。维生素的下游需求主要为饲料,饲料约占维生素需求的70%,而维生素只占到饲料成本的2-3%,因此维生素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强,并且饲料用量对维生素用量的影响较大。维生素A最重要的用途也是饲料用,占总量的85%,而在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只占15%左右。




维生素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工艺技术复杂,重污染,因此我国的维生素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被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经过大约20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维生素行业已经逐步形成帝斯曼、巴斯夫、中国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且产能主要位于中国。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约32.8万吨,占全球产量77%,其中24.7万吨用于出口,占中国产量75%,出口金额24.5亿美元。影响我国维生素行业的因素主要有下游需求、环保监管与安全。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医药

相关推荐

全球首个好友行程共享卫星服务免费开放,在线精准溯源好友行程

省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迎新规!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均在考核名册

可弯曲的新型混凝土被研发成功,水泥市场将影响几何?

苏州超算中心投入运营,“开放式”运营共建最优科创生态圈

5G无人驾驶矿车投入运营,满载达90吨时可以稳定时速为20千米

扫地机器人碰撞自主导航,感知模块成关键转折点

官宣:给予邮政和快递企业一视同仁的便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银联二维码成为日本官方推荐移动支付,是首家兼容JPQR的国际卡组织

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流片成功,兼容覆盖3.3-3.4GHz共享室内频段

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中心落地台州,吉利涉及卫星领域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供需不足,维生素价格涨幅翻倍,逼近历史最高价
2020-03-05

2019年部分维生素品种报价已经上涨的基础上,2020年以来,维生素价格维持强势上涨态势。据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维生素B1、生物素2%、维生素K3、维生素E、叶酸等价格涨幅较大,其中,维生素B1涨幅翻倍,生物素2%涨超80%,逼近历史最高价330/千克。




对于年初以来维生素价格普涨的现象,上市公司兄弟科技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维生素产业供需格局的特殊性,其中大部分维生素产能的70-80%都在中国,但是消耗量的70%左右都在国外,国内有春节假期,国外大部分都是正常生产,此次疫情导致复工延期,复工的节奏、物流运输的影响、疫情的走势都有不确定性,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了维生素产品普涨的行情。国盛证券指出,目前维生素行业整体库存较低,处于行业补库存周期,而突发的新冠疫情使维生素生产厂家延迟复工、物流受限,供给端减少,导致行业13种维生素中除了部分品种因库存较高没有涨价外,其余品种均在涨价,行业景气度超预期。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从食物中获取的微量有机物质,在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属于调节物质。动物体内无法自行合成绝大多数维生素,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获取。虽然人体对维生素需求量很小(毫克、微克/日),可一旦缺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行业上游原料主要是石油化工品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对其加工形成重要中间体,进而再加工成维生素。维生素行业上游是石油化工行业以及玉米、大豆供应商,对于大宗生产原料供应商,维生素行业对其议价能力弱。维生素的下游需求主要为饲料,饲料约占维生素需求的70%,而维生素只占到饲料成本的2-3%,因此维生素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强,并且饲料用量对维生素用量的影响较大。维生素A最重要的用途也是饲料用,占总量的85%,而在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只占15%左右。




维生素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工艺技术复杂,重污染,因此我国的维生素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被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经过大约20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维生素行业已经逐步形成帝斯曼、巴斯夫、中国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且产能主要位于中国。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约32.8万吨,占全球产量77%,其中24.7万吨用于出口,占中国产量75%,出口金额24.5亿美元。影响我国维生素行业的因素主要有下游需求、环保监管与安全。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