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9月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率成上升趋势,其中5岁和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为71.9%和38.5%,相较10年前分别上升5.9和9.6个百分点;中年人牙周健康不容乐观,35-44岁居民中口腔牙石检出率为96.7%,与十年前相比差别不大,牙龈出血检出率87.4%,较10年前上升10.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腔状况向好,65-74岁老人留存牙数为22.5颗,较十年前增加1.5颗,缺牙人群修复的比例也由48.8%提升至63.2%,但平均缺牙颗数仍高达7.5颗(按成人满口30颗算,不包括第三磨牙),提升空间大。
根据卫计委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18%,近十年CAGR为8.62%,稳步提升,而且该诊疗人次数据还不包括大量的口腔诊所等机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患者6.94亿人,基数庞大。
“牙疼不是病”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口腔问题长期不受重视,面对口腔问题一贯的做法是“忍一忍就过去了”,口腔健康观念的落后导致我国口腔患者诊疗率低。根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成人、65-74岁四个年龄段龋齿填充治疗率仅分别为4.1%、16.5%、26.6%、12.8%,四个年龄段治疗率均远远小于龋患率。
牙科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老龄化影响显著。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口腔疾病,从龋患率就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9%,远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据多部门预测,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5%,将带来大量口腔医疗需求。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提供方主要有4个,分别是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连锁口腔诊所、个体口腔诊所。其中以口腔专科医院水平最高,通常位于一线城市或省会级城市,设备精良,拥有大量知名专家,服务内容最全,服务范围可辐射全国,代表如华西口腔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等,2017年我国口腔专科医院共有689家;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均设有口腔科,通常设备较为齐全,医师水平较高,服务内容主要为常见口腔疾病,服务人群为附近3-5公里居民。但也有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口腔科水平突出,可开展高难度口腔疾病诊疗,服务范围可至全国,如上海九院、北京协和等。目前我国拥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8700家左右;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口腔诊所,以基本的“拔、镶、补”等低水平诊疗行为为主。其中连锁口腔诊所设备相对精良,可开展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项目,辐射范围也不局限于社区居民。
2017年底我国689家口腔专科医院中,公立口腔医院有164家,2005年以来数量基本稳定;2017年民营口腔医院为525家,同比增长22.95%,2014年后增速始终在20%以上,保持蓬勃发展。民营口腔医院数量快速增长,一是由于我国口腔医疗需求持续提升,公立医院难以满足;二是近几年国家政策出台频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口腔等领域,同时允许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等等;三是口腔医院通过开展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诊疗项目,整体利润率高,在所有专科医院中仅次于眼科医院,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口腔诊所数量在6万家-10万家之间,我们取中位数,即目前我国共有口腔诊所8万家左右,在这8万家口腔诊所中存在着大量缺乏资质,诊疗水平低下的个体诊所。现在连锁口腔诊所在2000-3000家,所以我国口腔诊所连锁率仅2.5%-3.75%,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口腔医师资源稀缺,人均牙医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口腔医生是口腔医疗服务的实际提供者,其数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口腔医疗资源水平。目前从世界主要国家来看,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之间。根据2018年巴西联邦牙科委员会(CFO)数据,巴西牙医数量已达到31万人,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达到1495人,为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我国人种和文化相近的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840人和590人。而我国仅137人,与上述国家差距显著,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专科医院689家,实现诊疗0.36亿人次,根据口腔医院收入176.02亿计算,则口腔医院客单价约491元/人次。根据卫健委数据,2017年医院端口腔科诊疗人次为1.05亿,则综合医院口腔科约0.69亿人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880亿元,同比增长12.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为924亿元。与我们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口腔医疗基本不受医药制造业增速下滑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2012年开始明显下滑,近几年始终低于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增速。2012-2017年医药制造业CAGR为9.36%,而同期口腔医疗CAGR为16.22%,保持快速增长,不受医药制造业增速下滑影响。在整体医药行业受带量采购等政策冲击的背景下,口腔医疗保持快速增长,发展确定性强。
口腔医生数量增长提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2017年我国共拥有口腔科医生18.98万人,同比增长12.25%。每百万人口拥有口腔医生137人,相当于台湾地区1982年的水平,彼时台湾口腔医疗行业刚刚起步。同时,从2013年开始我国口腔医生数量增速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为口腔行业腾飞奠定基础。
近几年国家支持政策不断出台。2016年以来我国不断出台口腔行业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提出的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口腔保健,以及《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提出的在职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和自主创业显著利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
口腔医疗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为耗材及器械制造商,口腔行业耗材产品种类多,主要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及设备。前者多数市场空间较小,且竞争格局差,后者目前仍以欧美品牌占主导,国产替代率较低;中游目前在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的占比较低,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渐出现新型的DSO模式;下游就是各类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如前文所述,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私人诊所和连锁诊所四大主要类别。当前我国口腔医疗机构处于区域连锁向全国连锁过渡的阶段,整体连锁率较低。
口腔医疗的上游为耗材和设备生产商,其中低值耗材由于单品空间有限,厂家众多,基本以价格竞争为主,投资价值有限。在上游重点关注种植和正畸领域的高值耗材和相关设备,这些领域目前均由进口品牌主导,进口替代空间大,且单品市场价值高。
种植领域主要可以分为种植系统和修复材料,其中种植系统厂家主要有欧美的Straumann、Nobel、DentsplySirona以及韩国品牌Osstem等,国内品牌主要发力中低端市场,仅有华西医学中心CDIC和北京莱顿的BLB系统等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市占率较低;修复材料主要包括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口腔修复膜竞争格局较好,主要是瑞士品牌盖氏,市占率达70%,国内则是正海生物,占比10%,是种植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的国产品牌。骨修复材料种类较多,包括传统合金材料、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水凝胶等,具备活性的可再生骨修复材料将成为发展趋势。骨修复材料品牌相对较多,进口代表品牌是瑞士盖氏,国内主要有正海生物、北京意华健等。
正畸领域主要分为传统托槽正畸和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隐形正畸。传统正畸方面同样由进口品牌主导,包括3M、美奥、Ormco、HenrySchein等。而隐形正畸目前由艾利科技旗下隐适美品牌执牛耳,市占率较高,国内品牌中仅时代天使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关设备领域主要有口腔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与传统CT相比具有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和放射性低等优势。伴随种植和正畸的快速增长,CBCT的使用越来越多。2012年以前我国口腔CT行业主要由高品质、高性能、高价格的国外品牌占领,包括Kavo、日本Morita、DentsplySirona、科锐等,主要面向病人量大、临床要求高的公立医院。但近年来以美亚光电为首的国产品牌逐渐掌握CBCT的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成本下降带动价格下降,国内品牌零售价约30万元,市场竞争度日趋提高,国外CBCT价格则不再居高不下,从100万元以上下降到50-150万元。2018年美亚光电占国内市场份额30%左右,2013年到2017年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1%,主要面向民营专科医院和口腔诊所,渠道下沉释放基层医疗设备需求。
在我国,医疗产业链中游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是从美国发展来看,近年来牙科支持组织(DSO)开始兴起和发展,成为产业链中游不可忽视的力量。DSO的真正概念并不明确,规模也大小不一,其为成员提供的支持并不统一,而是多样化的。牙科支持组织(DSO)与牙科诊所签订合同,提供关键业务管理和支持,包括非临床操作,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经销商只负责设备耗材的推销和运输。DSO的创建使牙医能够在专业办公室管理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践作用。DSO为牙科诊所提供的帮助主要有:帮助诊所遵守政府规定,为诊所提供先进技术,管理保险事宜,为牙医建立专业化社区等等。
根据ADA提供的数据,2017年美国大约有7.4%的牙医加入了DSO组织。其中,女性占到10.2%,男性占到6.1%。
口腔诊疗是医疗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口腔疾病诊断、治疗和口腔保健等服务。从科室上看,口腔医疗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预防保健科等。
医保只报销基本材料费和治疗费。一般在口腔科诊疗当中,医保只报销补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疗费)、拔牙以及治疗牙周炎、牙龈炎等牙病发生的费用;涉及牙齿整形美容的基本不报销,包括镶牙、烤瓷牙、洗牙、牙齿矫正、种植牙等。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为通常涉及高昂的材料费用;另外,牙科住院费中除义齿费用外,都可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种植和正畸是典型的高价值项目。相对于普通的拔牙、补牙几十元到几百元的收费标准,种植和正畸项目是典型高价值项目。根据我们从上海九院了解到的情况,单颗种植牙收费在1.8万-2.2万元左右,而正畸由于材料原因价格区间较大,在2.2万-5万元之间。种植和正畸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因此对患者的消费能力要求较高。
由于我国当前种植牙渗透率较低,种植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左右。而欧洲和美洲凭借较高的渗透率,占比分别高达47%和28%。
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口腔消费观念改善,过去几年种植和正畸量保持了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达到196万颗,同比增长近40%,若单颗按10000元计算,则2017年我国种植牙市场规模约200亿元;而根据HenrySchein的数据,2015年我国正畸病例有163万例,同比增长12.4%,若按此增速计算,则2017年我国正畸病例大约206万例,每例按12000元计算,则我国正畸市场规模在250亿左右。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打造国内首个大数据词典,整合数据的标准、规范化,实现直接使用
可替代熔喷布新材料研发成功,能反复使用10次,目前已检测投产
根据2017年9月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率成上升趋势,其中5岁和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为71.9%和38.5%,相较10年前分别上升5.9和9.6个百分点;中年人牙周健康不容乐观,35-44岁居民中口腔牙石检出率为96.7%,与十年前相比差别不大,牙龈出血检出率87.4%,较10年前上升10.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腔状况向好,65-74岁老人留存牙数为22.5颗,较十年前增加1.5颗,缺牙人群修复的比例也由48.8%提升至63.2%,但平均缺牙颗数仍高达7.5颗(按成人满口30颗算,不包括第三磨牙),提升空间大。
根据卫计委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18%,近十年CAGR为8.62%,稳步提升,而且该诊疗人次数据还不包括大量的口腔诊所等机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患者6.94亿人,基数庞大。
“牙疼不是病”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口腔问题长期不受重视,面对口腔问题一贯的做法是“忍一忍就过去了”,口腔健康观念的落后导致我国口腔患者诊疗率低。根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成人、65-74岁四个年龄段龋齿填充治疗率仅分别为4.1%、16.5%、26.6%、12.8%,四个年龄段治疗率均远远小于龋患率。
牙科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老龄化影响显著。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口腔疾病,从龋患率就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9%,远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据多部门预测,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5%,将带来大量口腔医疗需求。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提供方主要有4个,分别是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连锁口腔诊所、个体口腔诊所。其中以口腔专科医院水平最高,通常位于一线城市或省会级城市,设备精良,拥有大量知名专家,服务内容最全,服务范围可辐射全国,代表如华西口腔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等,2017年我国口腔专科医院共有689家;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均设有口腔科,通常设备较为齐全,医师水平较高,服务内容主要为常见口腔疾病,服务人群为附近3-5公里居民。但也有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口腔科水平突出,可开展高难度口腔疾病诊疗,服务范围可至全国,如上海九院、北京协和等。目前我国拥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8700家左右;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口腔诊所,以基本的“拔、镶、补”等低水平诊疗行为为主。其中连锁口腔诊所设备相对精良,可开展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项目,辐射范围也不局限于社区居民。
2017年底我国689家口腔专科医院中,公立口腔医院有164家,2005年以来数量基本稳定;2017年民营口腔医院为525家,同比增长22.95%,2014年后增速始终在20%以上,保持蓬勃发展。民营口腔医院数量快速增长,一是由于我国口腔医疗需求持续提升,公立医院难以满足;二是近几年国家政策出台频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口腔等领域,同时允许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等等;三是口腔医院通过开展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诊疗项目,整体利润率高,在所有专科医院中仅次于眼科医院,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口腔诊所数量在6万家-10万家之间,我们取中位数,即目前我国共有口腔诊所8万家左右,在这8万家口腔诊所中存在着大量缺乏资质,诊疗水平低下的个体诊所。现在连锁口腔诊所在2000-3000家,所以我国口腔诊所连锁率仅2.5%-3.75%,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口腔医师资源稀缺,人均牙医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口腔医生是口腔医疗服务的实际提供者,其数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口腔医疗资源水平。目前从世界主要国家来看,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之间。根据2018年巴西联邦牙科委员会(CFO)数据,巴西牙医数量已达到31万人,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达到1495人,为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我国人种和文化相近的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840人和590人。而我国仅137人,与上述国家差距显著,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专科医院689家,实现诊疗0.36亿人次,根据口腔医院收入176.02亿计算,则口腔医院客单价约491元/人次。根据卫健委数据,2017年医院端口腔科诊疗人次为1.05亿,则综合医院口腔科约0.69亿人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880亿元,同比增长12.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为924亿元。与我们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口腔医疗基本不受医药制造业增速下滑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2012年开始明显下滑,近几年始终低于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增速。2012-2017年医药制造业CAGR为9.36%,而同期口腔医疗CAGR为16.22%,保持快速增长,不受医药制造业增速下滑影响。在整体医药行业受带量采购等政策冲击的背景下,口腔医疗保持快速增长,发展确定性强。
口腔医生数量增长提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2017年我国共拥有口腔科医生18.98万人,同比增长12.25%。每百万人口拥有口腔医生137人,相当于台湾地区1982年的水平,彼时台湾口腔医疗行业刚刚起步。同时,从2013年开始我国口腔医生数量增速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为口腔行业腾飞奠定基础。
近几年国家支持政策不断出台。2016年以来我国不断出台口腔行业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提出的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口腔保健,以及《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提出的在职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和自主创业显著利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
口腔医疗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为耗材及器械制造商,口腔行业耗材产品种类多,主要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及设备。前者多数市场空间较小,且竞争格局差,后者目前仍以欧美品牌占主导,国产替代率较低;中游目前在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的占比较低,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渐出现新型的DSO模式;下游就是各类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如前文所述,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私人诊所和连锁诊所四大主要类别。当前我国口腔医疗机构处于区域连锁向全国连锁过渡的阶段,整体连锁率较低。
口腔医疗的上游为耗材和设备生产商,其中低值耗材由于单品空间有限,厂家众多,基本以价格竞争为主,投资价值有限。在上游重点关注种植和正畸领域的高值耗材和相关设备,这些领域目前均由进口品牌主导,进口替代空间大,且单品市场价值高。
种植领域主要可以分为种植系统和修复材料,其中种植系统厂家主要有欧美的Straumann、Nobel、DentsplySirona以及韩国品牌Osstem等,国内品牌主要发力中低端市场,仅有华西医学中心CDIC和北京莱顿的BLB系统等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市占率较低;修复材料主要包括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口腔修复膜竞争格局较好,主要是瑞士品牌盖氏,市占率达70%,国内则是正海生物,占比10%,是种植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的国产品牌。骨修复材料种类较多,包括传统合金材料、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水凝胶等,具备活性的可再生骨修复材料将成为发展趋势。骨修复材料品牌相对较多,进口代表品牌是瑞士盖氏,国内主要有正海生物、北京意华健等。
正畸领域主要分为传统托槽正畸和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隐形正畸。传统正畸方面同样由进口品牌主导,包括3M、美奥、Ormco、HenrySchein等。而隐形正畸目前由艾利科技旗下隐适美品牌执牛耳,市占率较高,国内品牌中仅时代天使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关设备领域主要有口腔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与传统CT相比具有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和放射性低等优势。伴随种植和正畸的快速增长,CBCT的使用越来越多。2012年以前我国口腔CT行业主要由高品质、高性能、高价格的国外品牌占领,包括Kavo、日本Morita、DentsplySirona、科锐等,主要面向病人量大、临床要求高的公立医院。但近年来以美亚光电为首的国产品牌逐渐掌握CBCT的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成本下降带动价格下降,国内品牌零售价约30万元,市场竞争度日趋提高,国外CBCT价格则不再居高不下,从100万元以上下降到50-150万元。2018年美亚光电占国内市场份额30%左右,2013年到2017年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1%,主要面向民营专科医院和口腔诊所,渠道下沉释放基层医疗设备需求。
在我国,医疗产业链中游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是从美国发展来看,近年来牙科支持组织(DSO)开始兴起和发展,成为产业链中游不可忽视的力量。DSO的真正概念并不明确,规模也大小不一,其为成员提供的支持并不统一,而是多样化的。牙科支持组织(DSO)与牙科诊所签订合同,提供关键业务管理和支持,包括非临床操作,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经销商只负责设备耗材的推销和运输。DSO的创建使牙医能够在专业办公室管理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践作用。DSO为牙科诊所提供的帮助主要有:帮助诊所遵守政府规定,为诊所提供先进技术,管理保险事宜,为牙医建立专业化社区等等。
根据ADA提供的数据,2017年美国大约有7.4%的牙医加入了DSO组织。其中,女性占到10.2%,男性占到6.1%。
口腔诊疗是医疗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口腔疾病诊断、治疗和口腔保健等服务。从科室上看,口腔医疗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预防保健科等。
医保只报销基本材料费和治疗费。一般在口腔科诊疗当中,医保只报销补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疗费)、拔牙以及治疗牙周炎、牙龈炎等牙病发生的费用;涉及牙齿整形美容的基本不报销,包括镶牙、烤瓷牙、洗牙、牙齿矫正、种植牙等。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为通常涉及高昂的材料费用;另外,牙科住院费中除义齿费用外,都可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种植和正畸是典型的高价值项目。相对于普通的拔牙、补牙几十元到几百元的收费标准,种植和正畸项目是典型高价值项目。根据我们从上海九院了解到的情况,单颗种植牙收费在1.8万-2.2万元左右,而正畸由于材料原因价格区间较大,在2.2万-5万元之间。种植和正畸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因此对患者的消费能力要求较高。
由于我国当前种植牙渗透率较低,种植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左右。而欧洲和美洲凭借较高的渗透率,占比分别高达47%和28%。
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口腔消费观念改善,过去几年种植和正畸量保持了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达到196万颗,同比增长近40%,若单颗按10000元计算,则2017年我国种植牙市场规模约200亿元;而根据HenrySchein的数据,2015年我国正畸病例有163万例,同比增长12.4%,若按此增速计算,则2017年我国正畸病例大约206万例,每例按12000元计算,则我国正畸市场规模在250亿左右。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