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消息,该中心开发出了一种非侵入性液体活检测试方法,可通过尿液中的核糖核酸(RNA)和其他特定代谢化学物质来检测前列腺癌。研究人员利用RNA深度测序和质谱分析技术对126名患者和健康人进行检测,发现了一种先前未知的RNA副产物(即代谢产物)组合特征。检测对象包括64名前列腺癌患者、31名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患者,以及31名两种症状都没有的健康个体。单靠RNA还不足以明确地鉴定出癌症,但添加一组与疾病相关的代谢产物就可以将癌症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个体明确区分开来。


但研究人员强调,这种非侵入性液体活检测试方法还是针对尿液检测的一项原理验证研究,在投入临床应用前,必须经过更大规模的实体样本研究验证。约翰·霍普金斯奥尔儿童医院的核糖核酸生物学中心负责人拉简·皮埃拉表示:“非侵入性前列腺癌尿检将成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步骤。之前的组织活检属于侵入性检测,既对病人造成痛苦,而且往往效果不佳。”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前列腺癌被形容为“沉默的杀手”,早期不易被发现,约三分之二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数据表明,至少有65%~75%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活动障碍、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甚至是下肢瘫痪。雄激素剥夺治疗是我国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从疾病发展进程来看,高危进展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初始时对于激素治疗敏感,然而约90%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患者在18-24个月后由于治疗失效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甚至转移至前列腺以外的其他器官成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于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去势联合雄激素阻断的内分泌治疗是首先治疗方案。去势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去势、药物去势方案。手术去势具有不可逆性,并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使用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GnRH类似物进行的药物去势成为临床上进行去势治疗的首选。


前列腺癌可以划分为转移前(M0)和转移后(M1),转移后的前列腺癌已经是晚期前列腺癌,一开始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但是,内分泌治疗失效以后,就转变为mCRPC(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在Provenge获批之前,mCRPC的治疗是非常大的难题。但是,2010年Provenge获批,以及随后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药物的获批,mCRPC治疗也迎来转机,患者预期生存率都有所延长。


2011年以来全球新推出了3款雄激素拮抗剂,由于良好的对照实验数据,在最新的2018年前列腺癌治疗指南中其临床使用范围扩大到了无症状非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而比卡鲁胺、氟他胺等传统雄激素拮抗剂作为基础内分泌治疗,指南已没有单独推荐。我国目前仅有醋酸阿比特龙获批上市,恩杂鲁胺、Apalutamide均还未在我国上市。阿比特龙原研于2015年获CFDA批准,并于2017年经国家谈判降价53%以145元每片价格进入医保。由于国内市场本身缺乏同类药物,且有医保支持覆盖更多患者加速放量,阿比特龙2015年国内上市后销售额高速增长,2018年销售额已达4.3亿元。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