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市场规模
竞争格局
政策法规
商业模式
产业链

大气 (Atmosphere)
大气污染防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涉及环境规划管理、能源利用、污染防治等许多方面。由于各地区(或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条件以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方向和重点不尽相同,难以找到适合一切情况的综合防治措施,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基本信息
市场容量
竞争格局
政策法规
商业模式
产业链
LOADING

大气行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的治理和监测,包括工业废气排放的控制、环境监测以及相关技术和服务的提供。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大气治理行业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增长态势。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主要针对火电、钢铁、水泥等工业以及大量机动车辆产生的污染源进行治理。这些行业是主要的污染源,其排放的废气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净化,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大气环境监测也是大气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对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以及对污染物浓度、类型和分布的分析。这种监测对于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至关重要,也是评估治理效果的关键。
从投资和市场角度看,大气治理行业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随着政府对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也在增加。然而,这一行业也面临技术更新快、政策变化大等挑战,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大气行业是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行业,对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该行业预计将继续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_1.png)
_2.png)

_3.png)
_4.png)

_5.png)
_6.png)

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展开,该法律自2014年首次颁布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和技术发展。根据最新的修订版本(2023年10月9日),地方政府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规划并采取措施控制或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国务院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强调了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这些政策文件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确保企业遵守排放标准,同时鼓励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
在具体实施方面,各地区还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如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通常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化,以更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总体来看,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了从源头控制到终端处理的全过程,旨在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_2.png)

大气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围绕着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服务展开,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推动,这一行业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趋势。
首先,大气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包括设备销售、技术服务、运营服务和咨询规划等。这些服务不仅涵盖了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全链条,还包括了后续的运维和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气行业也开始探索“互联网+”的新模式。这包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项目管理、数据监控和客户服务,以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扩大了市场覆盖范围,使得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也能在这一领域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此外,大气行业还采用了EPC(工程、采购、施工)、BOT(建设-运营-移交)和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项目承接模式。这些模式通常涉及到与政府或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并通过长期合同形式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总之,大气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不断融入新技术和新理念,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和市场需求。

_1.png)
——— 行业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