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市场规模
竞争格局
政策法规
商业模式
产业链

食品 (Food)
食品工业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制造食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其原料主要是农、林、牧、渔及副业部门生产的初级产品。按照我国1984年12月制定的分类目录,它的总称为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在它的下面划分四大行业:(1) 食品制造业,包括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糕点、糖果制造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

基本信息
市场容量
竞争格局
政策法规
商业模式
产业链
LOADING

食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到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该行业包括粮食、肉类、水产、乳制品、饮料和休闲食品等多个领域。食品行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中国,食品工业的增加值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中占比稳定在12%左右,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连续4年超过10%。2023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但增速较2022年有所回落。这一数据显示,尽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长速度正在放缓。
食品加工是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这些加工活动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
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环境等。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提出,健康食品成为食品产业升级的最大助推力量。此外,食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食品安全问题、产能过剩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来解决。
总体来看,食品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行业,但其发展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维护消费者利益并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_1.png)


_2.png)
_3.png)

_4.png)
_5.png)

食品行业的政策法规主要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和发布,旨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政策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是食品行业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2.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审查和实施程序,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3. 《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范了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活动,加强了对食品经营活动的监管。
4.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此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针对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5.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注册管理流程,以确保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要求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茶叶》等8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些标准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8. 《保健食品原料人参 西洋参 灵芝备案产品》:此类规定涉及特定保健食品原料的人参、西洋参和灵芝的备案要求,以确保这些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政策法规共同构成了中国食品行业的监管框架,通过设定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食品行业的商业模式多样化,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种形式。首先,传统的食品饮料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生产、销售和分销三个环节,其中生产商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通过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营销和内容营销等。
在具体的销售模式上,食品电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它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食品销售,包括B2C(商家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和O2O(线上到线下)三种模式。此外,集中化多元经营策略也是食品企业常用的进展战略之一,即在主导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进入新的细分产业与关联产品之中,以期通过原有市场与产品的优势,在关联产品与服务中使企业业务获得延伸。
食品行业还涉及到全产业链式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包括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可能涉及到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等环节。例如,预制菜行业的一个优秀商业模式是集生产、品牌、零售为一体,这种模式在ToC预制菜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总之,食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到现代的电商和全产业链式模式都有广泛的应用,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 行业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