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信息
  • 市场规模
  • 竞争格局
  • 政策法规
  • 商业模式
  • 产业链

旅游 (Tourism)

旅游可分解为旅和游。“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 基本信息
  • 市场容量
  • 竞争格局
  • 政策法规
  • 商业模式
  • 产业链
LOADING
旅游行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主要依托于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游客提供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服务。这个行业不仅包括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活动,还涉及到支持这些活动的各种相关产业,如交通客运业和住宿业。 旅游业的经济影响显著,它对全球GDP的贡献在2023年达到了9.1%,并且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11.1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此外,旅游业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2023年全球新增了2700万个工作岗位。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环境压力、文化冲突和经济不平等问题。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旅游业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体而言,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且具有强大经济潜力的行业,它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增长,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旅游行业的政策法规主要围绕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该领域的核心法律文件,它规定了旅游经营者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项目,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收取费用,不得拖欠导游工资或者服务费等行为,以此来规范行业乱象。该法律还强调了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除了《旅游法》,我国现行有效的旅游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共201件,其中包括法律1件、行政法规3件、部门规章12件、司法解释1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政府规章184件。这些法律法规的生命在于执行,其权威在于实施。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旅游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实施工作。 为了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并对外发布,旨在建立健全旅游调解、仲裁、巡回法庭等制度机制,探索旅游纠纷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机制,多元化解投诉纠纷。此外,《"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中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监督和管理,推动国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制,通过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尽快把国有旅游企业推向市场。 总体而言,中国的旅游政策法规旨在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引导旅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多样且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传统旅行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赖于线下销售网络,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旅行社通常与酒店、景区、交通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提供包括行程规划、交通预订、酒店预定、活动安排等服务。 2. 在线旅游平台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美团酒旅等出现,它们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预订、支付、评价等服务。这些平台通过销售旅游产品获得收入,并运用各种营销策略推广和销售旅游产品。 3. BtoC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通过网络查询信息、设计旅游活动日程表、预订饭店客房、票务等方式进行商业运作。 4. 多元盈利模式:一些旅游企业采用多元化的盈利策略,如营销推广的媒体盈利模式、连锁经营的加盟、许可盈利模式,以及资本化经营的控股参股盈利模式等。 5. 特色旅游模式:例如乡村振兴中的文旅产业,通过特色餐饮、农家饭菜、特色预订等方式吸引游客,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6. 创新营销模式:一些旅游公司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方式进行创新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如Airbnb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广告成功地将其品牌推广到了全球各地。 7. 工具模式: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企业可能仅作为一个工具平台,通过广告或其他形式的流量导向来实现盈利。 总体来说,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不断演变,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侧重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