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工 (War industry)
军工是指有关军事方面的工业,是实力强大的产业部门,可划分为7大子行业:核工业、航空业、航天业、船舶业、兵器行业、军工电子行业和其他配套行业。近年来,军工行业的业绩增速加快,产业步入景气周期,具有可持续的增长预期。军工板块每年都会有不错的行情。同时,军工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本信息
市场容量
竞争格局
政策法规
商业模式
产业链

军工行业,也称为军事工业,是指涉及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的产业。这个行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支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际地位。
根据现有的资料,中国的军工行业主要包括六大业务领域:核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和电子信息工业。这些领域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高端技术装备的全方位产品和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军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在加速。这不仅推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传统装备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转型。
此外,军工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也显示出积极的前景。例如,航空发动机产业进入高景气周期,预计将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国家对军工产业的投资增加,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了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看,军工行业不仅是国防和安全的保障,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个行业预计将继续保持其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更多的发展潜力。









军工行业的政策法规主要涉及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标准制定、质量控制以及军民融合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介绍:
1. 行业主管部门:国防科技工业局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监督,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和资格审批。
2. 标准化工作:《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了军工行业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标准需求、标准论证、标准起草和标准审批等环节。
3. 军工产品生产资质管理:自2017年10月1日起,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两项活动合并为统一组织实施的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活动。
4. 军民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推动原子能法出台,积极推进航天立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军民融合法律法规体系。
5. 高质量发展:增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有效防范和努力避免关键时刻被外国"卡脖子",防止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链""卡链"等风险。同时,制定和出台财政、金融、投资等扶持支持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国的军工行业旨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国产化替代,以满足国防安全和国家机密需求,同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_2.png)

军工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制化生产模式:由于军工产品通常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企业需要根据客户(即军队)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灵活的生产调整能力。
2. 以销定产模式:军工企业通常采用“以销定产”的策略,即根据订单情况安排生产计划。这种模式下,生产活动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能够有效减少库存积压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技术创新驱动模式:技术创新是军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军工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满足军队对高性能装备的需求。
4. 衍生模式:随着军工行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向民用市场拓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例如,一些企业在保持军品生产的同时,也涉足民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以此来分散风险并增加收入来源。
5. 合作模式:军工企业之间以及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等方式,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双方的共赢。
6. 资本运作模式:一些军工企业通过上市、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操作,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从而增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7. 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水平。
总体来看,军工行业的商业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不断适应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_1.png)
——— 行业图谱 ———